[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6.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
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透彻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搜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直入文本中心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留给你的感受吗?(无私、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爱与责任、高尚……)
2、学习第12自然段
过渡: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来不及做出更多的选择,当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最后的姿势》。

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文中用了哪些词语评价谭老师。(适时板书:普通、爱与责任、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过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人生的价值”,诠释着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本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生命、解读他的师魂。
二、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现在请大家将视线转移到课文第1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爱家人、爱工作)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2、导读:读出对家人的关爱,对工作的负责。

三、学习第二段,深入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谭老师和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爱家人也爱工作,从教26年来,他对工作始终热忱负责,直至2008年5月12日——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自由读课文第2-7节,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2、默读课文,圈画描写谭老师语言和动作语句并在旁边作出简要批注。要求:
交流:
【语言】“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
①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②说说你读懂了一位怎样的谭老师?(临危不惧、以学生为重等)
③导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谭老师的精神。
过渡:千钧一发之际,如何保住来不及逃生的四个孩子?
【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画词:拉、撑、护并板书)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
谭老师那种在危机时刻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学生的生命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②重点知道三个动词的理解:
拉: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没有选择躲避,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让他从死神面前把四条活生生的生命拉回了。
撑:为课桌底下的四个孩子撑住从屋顶掉下来的瓦砾和楼板,撑起生命的天空,撑起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123
护:用生命护生命,是一个老师一如既往地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体现。
同学们,此时此刻,这三个字,在你的眼中,还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吗?它们更是——(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品质……)
③导读练习,体会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他的形象定格在那一瞬间,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完成填空诵读:
谭老师像
一样,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3、学习环境描写,体会其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过渡:为了突出地震来临前与往日的不一样,文中运用了四处环境描写,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作出批注。
①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②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连用3个感叹号,表明情况紧急)
[课文回环、整合]情况紧急,谭老师是这样喊的——(读语言描写)
③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课文回环、整合]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跑不出去的四个学生怎么办?生死之际,谭老师是这样做的——(读动作描写)

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张
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小结:语言、动作、环境描写在正面突出人物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生硬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注意这方面技巧练习。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思考:如果文章到这戛然而止,你觉得好吗?(显然不可以,这段是侧面描写,它很好的烘托了人物壮举,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都是与谭老师密切接触的人,他们的话最具说服力。)
3、诵读救援人员的话,体会他当时的心情。(震惊、感动、难忘)
4、师生配合完成朗读练习:
当救援人员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他们满含热泪/永生难忘/ 感动 地说:“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他真是一位
的好老师啊!”
5、如果你是被救的学生,当你苏醒后看到浑身血肉模糊的谭老师,你会怎样回忆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导读学生的话)
6、此时此刻,谭老师的同行们又是怎样说的?
7、如果谭老师没来得及救这四个学生,你会怪他吗?但他一定会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永远不会原谅自己,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为人师的爱与责任,因为他是伟大的人民教师!(联系第三节谭老师的话)他最后的姿势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间。

五、拓展、升华感情
1、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像谭千秋老师一样,用自己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用自己
的身躯,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的老师?
2、总结课文
(配乐)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无数可敬可爱的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生命的坚强、爱与责任,永远可以战胜一切灾难!
谭老师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而匆忙,来不及跟家人说一句知心话,来不及向学生说一声再见……谭老师走了,他留下的是一种姿势,一个永远张开双臂的姿势,一个舍己救人的姿势。这不是一般的姿势,它是世界上最英勇、最悲壮的姿势,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有力量的姿势! 123

六、读写结合
在今天的教学课件中,老师没有为大家出示5.12地震的惨烈图片或影相资料,因为实在不忍再去碰触,再去回忆,但相信学习了本课同学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的话要对英雄老师谭千秋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对英雄的赞美吧!请以“谭千秋老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