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课文】爷爷的芦笛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三、精读第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
  ___________的环境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的心理
  (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12345678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
  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
              21、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 婉转 悠扬 温润 脸颊 潮汛
          喷洒 摇撼 打碎 裹挟 恐惧 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12345678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文中的强强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齐读课题
  过渡:强强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在他眼前呈现的只是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与我们一样更渴望另一种快乐的生活,强强喜欢到爷爷生活在大海边,在他的想象里,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节
  1、个别朗读:
  师:强强想象中的大海是怎样的呢?
  2、师小结:强强虽然没有去过小闸屋,但他心驰神往,他把爷爷生活的大海边想象的十分有趣,风光十分美丽宜人。五月的一天,他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爷爷的小闸屋。此时的他,看到的大海与想象中的一样美丽吗?
  三、讲读2-6节
  1、女生朗读
  2、出示投影教师弹琴(一)
  师:强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强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听到了海鸥的叫声,生活中的第一次总是最新鲜,他会对着大海情不自禁的说些什么?(大海,我终于投入你的怀抱了!你的美让我如痴如醉)
  师:海鸥展翅飞翔,海浪追逐嬉戏,苇叶轻轻摇曳,芦笛声声悦耳,强强来到爷爷身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海鸟同乐,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4、齐读
  四、讲读7-13节
  1、自学。今晚会有潮汛,爷爷要去察看汛情,看看潮水对庄稼是否有危险。于是把强强一个人落在家里,强强在城里经常一人睡觉,他可是小大人,从来也不会害怕。到了晚上,果然有海风呼啸,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学习7——13节
  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与强强表现的语句
  3、出示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录象,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4、投影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的狂怒……吞没的危险。”12345678
  师:喜欢朗读的同学站起来。
  你觉的他哪些地方读的让你的心也随着浪潮掀起无数的浪花。
  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
  5、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强强十分害怕?他不是向爷爷保证绝对不会害怕,此时为何改变了心情?强强心理会想些什么?
  5、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后强强写起这难忘的经历,你觉得他会起什么题目?(强强遇险记)
  6、师:这里三处地方出现了“爷爷,爷爷!”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自练——生读——讲原因
  师:一向十分胆大的强强遭遇了强劲的海风与如千军万马似的奔腾而来的浪潮,真是势不可挡,把他吓的十分恐惧。
  7、完整地朗读这一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吗?
  生:预习了。
  师:养成预习的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三个字谁认得?(出示:闸、踩、哗)
  生:(读三个生字。“闸”读成了“jiǎ”。众学生笑)
  师:没什么可笑的。老师没有教,读错了是正常的,读对了,那是超常的。(众又笑)相信你自己能把这三个字读正确!
  生:(立即翻书,看生字表)
  师:你们看,这就叫会学习!
  生:(再读,都读正确了)
  师:老师没有教,你都能自己纠正错误,了不起!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我预习的时候没有好好读。
  师:敢于承认错误,敢于自我批评!这样的人是令人尊敬的。还有什么体会?
  生:要认真预习,特别是要把生字表上的生字读正确。
  师:吃一堑,长一智!善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也是学习!(出示:夹杂、裹挟、脸颊;颠簸、蜷缩、情不自禁)这两组词语谁会读?
  生:(读词语,其中“夹杂”读成了“jiázá”;“蜷缩”读成了“卷缩”)
  师:这两组词语特别容易读错,你读对了四个。认真听,自己发现哪两个读错了!
  生:(读词语,都读对了)
  师:你都读对了!看来,你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对读错的学生)你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应该读成:夹杂、蜷缩。
  师:(高兴地)善于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你预习时再认真一些。
  生:(齐读词语)
  师:(出示:婉转、悠扬、清脆、悦耳;柔和、柔嫩、温润、温馨)这两组词语谁会读?
  生:(纷纷举手,一生朗读,都读正确了)
  师:这两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笛声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大海的。
  师:你能联系课文了,很好!“柔嫩的大海”,你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什么是柔嫩的?
  生:脸颊。
  师:你们的手呢?也是柔嫩的,经历了岁月的磨练,不再柔嫩的时候,你已经长大了。齐读这些词语,并努力留存在自己的词语仓库里。
  生:(齐读)
  师:你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留在你脑海里的,是课文中的哪个情景?哪个细节?哪个片段?哪句话?哪个词?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我印象深的是课文中描写的爷爷小闸屋周围的景色很美。那海水、海鸟、夜晚的星星,都让人着迷。12345678
  师:这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生:我对课文中大海的柔和温润、平静和温馨印象比较深。
  生:我记得爷爷对强强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师: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
  生:我感到爷爷的笛声婉转悠扬、清脆美妙,还招来许多海鸟,这样的情景真是很诗意的。
  师:这是海边的孩子所特有的生活享受,你向往吗?
  生:向往!(众笑)
  生:我对黑夜里,狂风暴雨中的大海印象深,那情景真让人害怕。
  师:那晚有暴雨吗?
  生:好象有。
  师:不能确认?没关系。在下面的学习中,你注意看一下。
  生:……
  师:同学们,今后每读一遍课文,可以合上书,静静地回想一下,脑海里留下了什么。读一遍应该有一遍的收获。这篇课文写“爷爷的芦笛”,文中几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每次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的?请你打开课文,仔细地读一读。
  生:(认真地阅读课文)
  师:现在谁来交流?
  生:课文中三次写到了爷爷的芦笛。第一次是在这里: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师:你找到了第一次,不错。你能不能再概括一下,这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的?
  生:(不知怎样回答)
  师:看一看这个自然段中所写的景物,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注意课文的第一句话。
  生:哦(恍然大悟的样子)是在强强的想象里出现的。
  师:对呀,你要将看到的这些文字与整个段落联系起来看。
  生:第二次是在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到海边时写到的。第三次是在强强非常害怕的时候出现的。
  师:爷爷的笛声每次都会给强强怎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一起与强强去感受那婉转悠扬的芦笛声吧!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想象中的大海、笛声是怎样的?
  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至“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师:碧海蓝天、海鸟翱翔、星星闪烁,多么诗意的景致!你能体会一下,再读一次吗?
  生:(再读,明显有进步。)
  师:你读得很投入!能想象到海边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同学们,朗读时脑海里要浮现生动的画面,这样,你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感情的。
  生:(继续往下读)
  师:海边是那样充满诗意,笛声是那样婉转悠扬,想去吗?
  生:(齐)想!
  师:想有这样一个爷爷吗?
  生:想!
  师:在你的心目中,这是怎样一位爷爷?你能从他的笛声中感受到吗?
  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慈祥和蔼的爷爷。
  师:是啊,慈祥的爷爷才会常常出现在孩子的想象里、梦海里。
  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很能干的爷爷,他随手摘一片苇叶,三折两卷,就成里一支芦笛。
  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很快活的爷爷,因为他经常吹芦笛给自己听,给别人听。
  师:那是乐观!
  生: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热爱海洋的爷爷。因为他的笛声中带着浓浓的海水味!
  师:(惊喜地)哦?笛声中怎么能带着海水味呢?
  生:因为芦笛的苇叶是长在海里的。(众笑)
  生:因为爷爷是想通过他的笛声让人想到大海。12345678
  生:爷爷的笛声抑扬顿挫,像大海一样起伏。(众笑)
  师:曲调与大海的起伏节奏合拍了?真是神奇了!(众笑)
  生:那是爷爷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感情了。
  师:充满了对大海的深情!这笛声充满了大海的气息,充满了爷爷对大海的深情。
  生:我从笛声中还听出这是一位在海边长大的人,肯定是很坚强的,很勤劳的。
  生:爷爷还是一位健康的人,因为他岁数这么大了还可以在黑夜里查看大海。
  师:查看的应该是潮汛和堤坝。这是一位令人敬重的海边老人!来,一起听一听他吹奏的笛声!
  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是怎样的?还是怎样的?请你拿起笔,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写自己对笛声的感受)
  师:谁来交流?
  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婉转悠扬;这笛声带着浓浓的海水味;这笛声还带着爷爷对大海的深情。
  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美妙动听;这笛声带着大海的气息;这笛声透着乐观开朗!
  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表达了爷爷对大海的热爱;这笛声透露出爷爷坚强、乐观的性格;这笛声寄托着对强强的关心和希望。
  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是那样亲切温暖;这笛声是那样难以忘怀;这笛声是那样婉转悠扬;这笛声是那样缓缓地流淌过强强幼小的心房。(众赞叹)
  师:爷爷的笛声那样悠扬,而你的文字是那样优美,充满了诗意。
  生: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婉转悠扬;这笛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笛声充满了诗意;这笛声充满了爷爷对大海无限的深情;这笛声如同春雨渗入大地般滋润着强强的心田。(众惊叹)
  师:你是诗人!所以,你有诗一般的语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你到过大海吗?你见过海上礁石上的吊脚楼吗?风雨交加的夜晚,让你孤身一人住在那样的小屋里,你会害怕吗?《爷爷的芦笛》会带你走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神秘的氛围里,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成长的味道。
  文章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给人以这样的启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强强挂念爷爷的小闸屋。
  第二部分是第2~6自然段,写强强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支芦笛。
  第三部分是第7~10自然段,写狂风暴雨之夜强强在小闸屋里度过。
  第四部分是第11~13自然段,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
  文章挺长,但我们可以凭借以下的词句记住全文的脉络--
  记忆中的小闸屋--小闸屋的快乐时光--漫长的狂风暴雨之夜--在经历风雨中成长
  怎么样?对你有启发吗?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12345678
  点评: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美的。
  通过景美、人亲突出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欣赏】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白天,小屋有海鸟相伴;晚间,星星的影子在水里闪烁,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这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真令人陶醉。而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的本领,"三折两卷",就能做成一支芦笛,爷爷不是很能干吗?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婉转悠扬的音调,还裹着大海的气息,最后的省略号里,又留给我们多少的回味和想象!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环境与活动相交融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会对他产生影响,他的行为、心理等的变化也多由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所以当我们做写人的文章时,出对他本身的行动等进行描述之外,还应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叙述,把两者结合起来,使文章生动可感,使读者理解文章中的人物特点。这篇《爷爷的芦笛》中第8自然段到第13自然段把环境和人物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写得生动而扣人心弦。
  你看,第8自然段写大海狂怒了,海风呼啸,小闸屋也在风浪中摇摆,这种环境下,强强有什么反应呢?他"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大声喊着爷爷。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惧吗?当"又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时,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海浪一阵阵袭来,一点也没有平息的意思,在这暴雨之夜,强强紧张、焦急了,于是他想去找爷爷,可大风和茫茫黑夜把他又逼回了被窝,让他在害怕中煎熬。文章就这样一边描述环境,一边把这种环境下强强的反应展现出来。后来,风涛逐渐平息,强强听到了芦笛的音响,他的恐惧也消失得一干二净,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现在让我们再回顾这几个自然段,想想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写环境的变化,而只有强强的反应,作为读者你能对强强的举动有所理解吗?肯定不能。而如果只写环境却不写强强在这环境里的反应,文章也就缺乏了生活的气息。而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我们仿佛来到了海边的小闸屋,亲身体验着狂暴的风雨之夜,感受着强强的心理变化,和他一起紧张、焦急、害怕,一道企盼,经历成长。因此,当我们有机会写某一环境下的人物时,千万不要忘了可以借鉴这篇文章的写法,把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的活动交融在一起,使人物的活动变化拥有现实的基础。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文章最后说强强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并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如果几天以后,强强又独自一个人在小闸屋面临风暴的洗礼,他会有什么反应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又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一篇短文。(提示:可以借鉴文章第8自然段到结尾的写法,具体写出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强强的反应)
  2、课文第1自然段前半部分描绘的自然风光真美啊,你能想象着用画笔将它们画下来吗?试试看--

  附:课后习题4提示:
     是说要经过大风大浪的锻炼,才能使人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12345678
    课后习题5提示:
    自然环境的句子--
    例: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人物心理的句子--
    例: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里?"

上一页  [1] [2] [3] [4]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93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