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第四单元六上数学检测卷_苏教国标版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5课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5课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二:(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
    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
     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
     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引导语:你觉得读哪句话时要注意什么?可以给大家提提建议;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请你……地读,
    二是体会真诚,
     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跪。不仅是跪着,光着身子,背着荆条,知道荆条是什么东西吗?随机介绍荆条。他还不顾自己的身份,不怕别人笑话,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诚地向蔺相如请罪,一起说——
     廉颇的真诚还表现在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廉颇不肯起来,他怎么说的?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自责、悔过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③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二、读好讨论:你觉得廉颇这是在干什么?(自责、悔过)我觉得他还是在骂人?从哪些词中可以感受到廉颇是在骂自己?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怎么样?他是低着头还是抬着头说的?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惭愧地低下头来,自己痛骂自己吧。自由读
    三、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还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
     (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再读。
     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真诚地向蔺相如认错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
   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为谁而高兴?(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读
    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读
    范读练读: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⑤(忙迎上去)廉将军!
    (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迎——笑,扔——急切,双手——真诚
    学生说到哪一句,引出另外两句。
    这三句话都在小括号里都提示了蔺相如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蔺相如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都是什么?(他想到的就是要维护将相的和好,保证国家的安危)像蔺相如这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说是……像这样全然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一心只为大局着想,就叫做深明大义。
    另外随机点拨:别提——原谅,明白——由衷赞美等。
  7、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虽然课堂上,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但是我相信,现在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8、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一位学生做韩勃,老师读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颇的一起读,愿意做蔺相如的一起读,愿意做韩勃的一起读,其他欣赏)
四、感悟提升
   1、感悟内容(机动)
     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
   2、感悟人物
    (1)现在,廉颇和蔺相如留给你的印象除了知错能改,除了宽容大度,还有什么?点拨并板书:两个省略号,一心为国。
    (2)对于这样的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五、拓展延伸
   1、编写对联(机动)
     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
     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编写碑亭对联的比赛。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
     剧本是为了表演而写的,这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说好台词,表演那是不在话下了。课后先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再评出某某学校某某班级“将相杯”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6课般长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本着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的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学习的欲望,但在实践中这种求知学习的欲望往往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效激励的结果,即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这一节课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⒉简介“诺曼底”号遇难情况。
   ⒊自读感悟,初步感知。学生自由读书两遍以上,边读边在自己感兴趣、有心得、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读后交流:(我读懂了……知道了……;
    我不懂的地方是……我不明白……)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谈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知,并初步认识段落结构:
    遇险→自救→牺牲
二、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再逐段由学生自读、探究、讨论,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⒈朗读体会最后一自然段
    提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忠于职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①理解“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思。说说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呢?
   ⒉朗读体会第一段(“遇险”)
    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在文中用“——”划出有关语句。
    ②学生讨论交流。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板书:千钧一发)
    ③指导朗读。(先缓后急,注意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过渡:在这种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⒊朗读体会第二段(“自救”)
    ①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②学生交流,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③多媒体演示当时现场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指导练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分别是怎样的?
     (教师相机板书:巍然屹立)
    ④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
    ⑤哈尔威船长真的把每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引导学生读课文。
    ⑥哈尔威船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⑦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一心想到的是乘客,是妇女、孩子,惟独没有想到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
    ⑧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课后排演课本剧做好准备。
   ⒋朗读体会第三段(“牺牲”)
    ①齐读课文第三段(板书:以身殉职)
    ②朗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巩固提高
    学生速读课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系统化。
    自由表达: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⒈文章主要内容及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⒉学习课文从行动、语言等方面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⒊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四、实践性作业
    将课文编排成一幕课本剧,并在活动课上演一演。

  附板书设计:
               6 船长
            遇险  千钧一发 忠于职守
            自救       巍然屹立
            牺牲  以身殉职 舍己救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6课般长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勺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段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    调遣    大副    井然有序
威严    履行    深渊    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哭泣    机械    灵魂    争执      控制
调遣    呼号    斗殴    克莱芒    可怖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整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  自救  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  舍己救人)
 四、质疑
 五、背诵:第29、30自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6课般长教学设计三:(教学实录)
(课前活动略。多媒体展示《船长》两个大字。)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是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生:船长。
  师: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的一个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诺曼底号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空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33页,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课堂书声琅琅)
  师:巡视。在黑板上板书词语:船长、――、――。巡视。
  (生约读四分钟)
  师:对,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不过老师在听的时候呀,发现有几个词一部分同学读得不是很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会读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手一指)你来。
  生:这个词读作“呼号(hao)”,“嘈杂(za)”“肇祸”
  师:他都读准了吗?
  生:读准了。
  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请大家注意,这个字是一个------(指着“号”)
  生:多音字。
  师:这是一个多音字,它在这里个表示――
  生:号叫。
  师:大声地喊。它表示这个意思的时候,它就读――
  生(师):hao,
  师:呼号。
  生:呼号。
  师:(指另一个字)这个字呀,在平时看到的比较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思考。
  师:找一个意思比较相近的词。来,你来。
  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出了事故,出了事故的意思,找个近义词就是肇事。
  师:肇事。对了,就是主观上的闯――――祸(等待着学生一起回答。)找近义词相近的词呀,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的方法。同学们注意呀,这个“祸”字是本课的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偏旁是――(生:衣-)唉,示字旁。对了,我们一起清清楚楚地每个词语读一遍。
  生:呼号,呼号,呼号。
  师:每个词语读一遍,清清楚楚地。师示范:呼号,嘈杂。齐。
  生:呼号,嘈杂,肇祸。
  师:唉,读得非常的好。哪位同学可以用简便的语言跟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了一件什么事呀?
  师:好的,你先来。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1987年
  师:18、18
  生:哦,1870年,诺、诺,哈尔威船长驾驶着诺曼底号在海上行驶着,突然一辆,遇――
  师:(提醒)遇上了,行驶过程中遇上了。
  生:遇上了一艘玛丽号巨轮,玛丽号巨轮把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撞了一个大窟窿。
  师:(紧接着)可以更简炼些吗?
  生:嗯
  师:然后是
  生: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井然有序地,使船上的船员都获,获救了。
  师:可他――
  生:可他自己却徐徐地沉入了大海。
  师:请坐,讲得还是比较具体的。不过呀,从他的发言当中,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这件事情,就是按照一个事情――
  生:发展顺序。
  师:它先写了诺曼底号轮船,遇上了――
  生:玛丽号轮船。
  师:是的,接着写哈尔威和和他的船员们一起组织――(等待学生回应)
  师(生):救援。
  师:(板书)救援。最后,其他人都得救了,哈尔威船长却――
  生:沉入了大海。
  师:像他一样,在工作中,因为工作原因牺牲生命,我们可以称之为——“以身殉职。”(师板书:以身殉职)。
  师:大家把这个词读一读,“殉职”。
  生:(齐)殉职。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读课文,大家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想,在整个事情的发生过程当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生:(齐)哈尔威船长。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怎样尽情向我们展现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呢?哈尔威船长是如何指挥救援工作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迅速读读课文,可以找找相关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可以说说自己的体会,开始。
  生:(打开课文,找了起来。有的小声朗读着,有的和同桌小声交流着。)
  师:好了同学们,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谁先来说一说,一开始,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指挥救援工作的?(生举手,师指一位同学)就请你来。
  生:(声音响亮)才开始,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着: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放救生艇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师:他找了哈尔威船长这番话,你找到了吗?
  生:(齐)找到了。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一段话: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师: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这一段话的?他是——
  生:(齐)大声吼道。
  师:你来说说,此时此刻,他说话为什么要吼呀?——你来。
  生:因为如果哈尔威船长他如果不吼的话,其他人,因为,那些人都必须很慌张,那个,那个,嗯,那个,就很慌张,就很乱,哈尔威船长如果不吼的话,他们根本听不到。
  师:场面很乱,是吧,还有吗?——你来说。
  生:因为,因为船上的船员们他们都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他们都慌慌忙忙,很慌张,他们的声音,呼叫的声音,xx的声音十分的大,如果哈尔威船长不大声吼道,他们就听不到,这是哈尔威大声吼叫的原因。
  师:你真会读书,前后会联系地来看。是啊,因为现场是十分的太——
  生(师):乱了。
  师: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课文哪一自然段就写了这场灾难啊?
  生:看书。
  师:找到了吗?是在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就请同学们迅速地读一读,你觉得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
  生:(同学们小声读课文。)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先请你来说说好吗?
  生:那,我找到的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舱
  师:能停一下吗?那个字读“剖”(pou),剖开了。再读一遍。剖开了。
  生: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师:谢谢你,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剖吗?(生小声地交流)其实啊,暑假里我们吃哪种水果的时候,用这个字?(停顿)一刀下去,是啊,一刀下去,一分——
  生:两半。
  师: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
  生:大口子。
  师:好的。其他同学呢?你有什么准备?(到另一方向)你来说。
  生:我是找到这句话: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你可以把最后的句子再读一读吗?
  生:嗯,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师:(大声)海水猛烈地——
  生:(齐)涌进船舱。
  师:同学们,为什么不是流呀?——请坐,你来说。
  生:因为,因为,那个玛丽号巨轮是全速前进撞过来,肯定口子很大,如果是流的话,说明水流得不急,用“涌”这是说明水一下子全部那个都涌进了船里面。
  师:真会体会,他告诉我们,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速度——
  生:(齐)快。
  师:水量非常的——
  生:(齐)大。
  师:谁来把海水的这一句读出这种体会来。(巡视着举手的学生)请你来读,好吗?
  生:顷刻间
  师:(纠正着)就读海水这一句,好吗?
  生:(真情地)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谁再来读一读,好的,你来。
  生:(声音响亮地)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读完,抬头看着老师。)
  师:好,我们一起来,“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齐——
  生:(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怪不得所有的人都奔到——
  生:(齐)甲板上。
  师:男人,女人,(生:孩子)半裸着身子,读——
  生:(一部分人读)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全部人读)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师:(深情地)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人们都手足无措。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把这场灾难体会体会。“只听一声巨响”齐——
  生: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憾,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师助读:奔跑着,呼喊着)
  师:正是在这突如其来的可怕的灾难面前,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你从一句话当中,你能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位船长?——(生纷纷举手)请你来说。
  生:我感到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临危不乱的船长。
  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生:这个,嗯,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这句。如果他那个,嗯,如果他很紧张的话,他可能就想着自己逃命,就不可能再来指挥救援工作。
  师:是啊,他是船长,别人乱了,他是——绝对——
  生:不能乱。
  师:还有吗?后面那位同学。
  生:嗯,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这里,从这里就是,嗯,船长在危难的时候能先想到妇女,然后有次序地安排,说明船长临危不乱。
  师:嗯,有次序地安排,看得真准啊。有——把救援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是吗?好的,还有吗?好的,请你来说。
  生:我从必须把60人全部都救出去,嗯那一,我就知道了,嗯,哈尔威船长对船员,对船员,对船员的,船上有多少人了解非常清楚,这样的话他遇到了危险才能临危不乱。
  师:请坐。是啊,必须把60人——全都——(学生:救出去)这时候,哈尔威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名——(生:船长。)在灾难面前,救人就是船长的职责呀!
  好,我想问,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位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船长读出来吗?(有生举手)自己先试一试。
  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那位同学好吗?
  生:(大声朗读)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师:我觉得他已经具有了船长的镇定自若,只是这样的声音足以盖住现场的呼号和嘈杂吗?
  生:(轻声)不能。
  师:(放一段嘈杂的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读,(大声地)“大家安静”,齐——
  生:(齐、大声)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师:船上真的只有60人吗?
  生:不是。
  师:事实上,(生:61人)。哈尔威船长在救援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把自己给——(生:忘了。)然而,此时此刻,每一个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发生了什么?
  生:看书。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请你来说。
  生:船上的,船上的人群,嗯,船上的人群很乱,乱得不可开交。简直像疯了似的,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师:她给我,她给我找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出示: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大家看一看,轻声地读一读。
  生: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师:像疯了似的,你们想像“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的?(板书:不可开交)乱得——(期待着学生回答)你说。
  生:我认为乱得不能抵挡。
  师:乱得不可抵挡,乱得没有办法——
  生(师):维持秩序了。
  师:是啊,这就叫——
  生:不可开交。
  师:能把这种乱的劲头读出来吗?谁来读一读?好,请后面的男同学。
  生:整个人群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师:唉,漏了一个词,你能看着黑板读吗?重来。
  生: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看书读)
  师:我觉得你还有一些理智。谁来读?请你来读。
  生: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强调“乱得不可开交”。)
  师:稍微读得有点味道了。两位同学请坐。(说话速度很快,好像在抢时间)同学们,要注意,这时候疯的可不是一个两个呀,而是——
  生:整个人群。
  师:事实上,它的乱远远超过了同学们的想象。听,乱起来了。(放电影片断录音)
  师:我们一起来读,“整个人群”,预备,齐。
  生: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师同步强调:简直像疯了、乱得。)
  师: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请你来说。
  生:照这样乱下去,整个人群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够存活下来。
  师:是啊,同学们,照这样乱下去,对诺曼底号来说,都将是船毁——
  生:人亡。
  师:然而,轻轻地读,读。
  生:(齐)然而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师:与不可开交鲜明对比的是——
  生:井然有序。
  师:什么是井然有序?(板书:井然有序。)“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好的,请你来说。
  生:“井然有序”的意思是,嗯,救援工作进行得非常有秩序,一点都不乱。
  师:井井——
  生:有条。
  师:好的,同学们,从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这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这次船长是怎么指挥的?
  生:看书。
  师:请你来说。
  生:船长是这样处置的: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师:诶,他找到了这句话,同学们看一看,这是在整个船长对话过程当中的——一句(生也说出)
  师:嗯,找到这段对话的同学请举举手看。那我们来把整段的对话一起来看看好吗?
  生:(齐)
  师:请你来读一读,好吗?
  生: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了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停了一下,抬头望了望老师,没有示停了意思,便又读了下去。)奥克大副回答:“船长……(有一句听不清)“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请坐。同学们,老师打开了这幅画在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哈尔威船长在和——,谁对话呀?洛克机械师,还有(生:xx大副)。仅仅是这两位船员听到了这番话吗?
  生:不是。
  师:从哪里看出来?一起读。
  生:(齐)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师:船长的声音是那么的威严(生跟说:威严),人们从这个威严的声音当中了解到了哪些情况?(生在书上找。)请你来说。
  生:人们大概了解到,那个,炉子被海水淹了,灭了,机器已经停了。
  师:这是说,这艘船肯定要那个——
  生:已经那个
  师:肯定要——
  生:沉没了。
  师:沉没了,因为哈尔威船长了解得如此火,机器,可是整艘船的——心脏。好啊。(示意坐下。)还了解了哪些情况?
  生:还了解了那个,这个船还能坚持二十分钟。
  师:这二十分钟对这些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哪个词告诉了我们?(生看书)
  师:这二十分钟非常的重要。(后看书)看到了哪个词语了吗?好,请你来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坚持”这个词语。
  师:坚持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确实很重要,因为哈尔威船长说——(用手示意学生回答)
  生:嗯,他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20分钟让60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嗯,平均下来的话,每个人要三分钟,所以大家必须搞快一点。
  师:但是不管怎样,哈尔威船长觉得20分钟——
  生:够了。
  师:再读一次。
  生:够了。
  师:够了,每个人都听到哈尔威船长能用20分钟,拯救他们的——(生:性命)这20分钟给了人们——(生:希望),还有——(生:生机)xxxxxxxxxx
  师:谁来像哈尔威船长一样,把他这最简短的一句话——“够了”,读一读。请你来读一读。
  生:(大声地)够了。
  师:谁能读得更自信一些,威严的声音。请坐,好。好的,你来。
  生:够了。(没有前一人好)(依次送话筒到学生前面。)
  生:够了。
  生;够了。
  师:是的,够了,这20分钟足以给每个船员生的希望。人们还了解了什么情况?那位同学你来。
  生:人们还了解到,如果男人走在女人前面,奥克勒大副就可能开枪打死他。
  师:这是哈尔威船长下达的一道命令。这其实哈尔威船长下达了两道命令,还有一道命令是——?
  生:欲言又止。
  师:说出来,没事。
  生:(七嘴八舌,听不清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师:谁来看着屏幕,把这两道命令读好来,像船长那样。请你来读,好吗?(示意学生朝着大屏幕读。)
  生: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你读得非常的努力,确实也有那么一点斩钉截铁,下达命令的味道。谁来读得更好。请你来。
  生: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比刚才好多了。)
  师:请坐,更加斩钉截铁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预备,齐。
  生: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师助读:哪个男人,你就。)
  师:他真的会开枪吗?请你来。
  生:奥克勒大副他不会开枪,因为这是在威胁那些男孩嗯那个男人,他们把秩序,把整个秩序都搅乱了。
  师:这是你的意见,其他同学呢?好,请你来讲。
  生:我认为奥克勒大副会开枪,因为如果男人走在女人前面就违反了秩序,这样的话呢就有可能哪些船上的人就有可能会死,所以说奥克勒大副会开枪打死他。
  师:打死他一个就有可能——
  生:打死他一个,一个嗯那些人就,那些人就有可能会,就是杀一警百吧,那些人就会,嗯,那些人就会服从他的命令。
  师:我很高兴地告诉你,我觉得你更适合做船长。因为你知道在最危急的时候,在最迫不得已的时候,船长,只能这样去做。这样才能保证拯救船上的绝大多数人,这,是作为一名船长的权利——,当然也是他的——(生:职责)从这番对话当中,你又感觉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请你说。
  生:我觉得,奥,我觉得他是一位指导有方,镇定自若的船长。
  师:好的,还有吗?请你说。
  生:我觉得哈尔威是一位做事果断的船长。
  师:请坐,好的。还有吗?你说。
  生: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嗯那个忠于职责的船长。
  师:忠于职守,把自己的职责考虑得是那样清清楚楚。真好。同学们,把你对哈尔威船长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一遍。就练这段对话,可以对照屏幕,好吗?
  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船长的话。(巡视)那么多的同学想读船长的话,好的,想读船长的话都可以站起来。你们都当船长,我当船员。(学生们都站起来。)
  可以看着屏幕读。因为是简短有力的对话,后面有几句老师把提示语去掉了。齐。
  生:洛克机械师在哪?
  师:船长叫我吗?
  生:炉子怎样了?
  师:停!同学样,不够了,照这样读下去,时间不够了。(范读:)洛克机械师在哪?齐。
  生:洛克机械师在哪?
  师:船长叫我吗?
  生:炉子怎样了?
  师:被海水淹了。
  生:火呢?
  师:灭了。
  生:机器怎样?
  师:停了。
  生:奥克勒大副?
  师:到!
  生:还剩多少分钟?
  师:20分钟。
  生:够了,让每个人都支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师:在,船长!
  生: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请坐,同学们。你看,多么精彩而传神的对话呀!就我们学习的这两段对话,因为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船长,就再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看看(轻声,也许是激动,手势高扬)事实上,在整个救援工作过程中,哈尔威船长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生:船长。
  师: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读一读。“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起。
  生: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师:是啊,他连年龄最小的,还是见习水手克来芒都没有——(生:忘记)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诺曼底号的船头先沉下去了,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播放一段音乐,教师在音乐声是朗读:
  船长哈尔威巍然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往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神,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力
  同学们,望着这无情的大海,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但是,老师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这样吧,我把自己伊妹儿的地址留给同学们,你们把自己想说的话,把你想提的问题,通过伊妹儿跟老师联系。现在,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次对话,好吗?
  生:好!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了。下课。
  生:起立。
  师: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向后听课的教师)谢谢老师们!

  (根据录像如实整理,尽量展示原貌。包括学生们的应答和教师的语言。文中有一两处地方不清楚,是用xx代替。望谅。)  全国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第6课般长教学设计四:(教学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引读《船长》。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一定初步认识了这位船长、了解了课文中他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看。
二、初读感悟。
  1、课文中有一句高度概括船长人格魅力的句子,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然后画出这一句。【生自读】
  2、交流:哪一句高度概括了船长高尚人格?(“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他又一次选择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1)【师点出“忠于职守”“做人之道”】问:“忠于职守”“做人之道”怎么理解?
  生:“忠于职守”就是忠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生:“做人之道”就是做人应遵守的道义道德。
  师:那么你认为哪些是我们的“做人之道”呢?
  生:诚实、守信、讲礼貌……
  师:文中船长的“做人之道”又体现在哪呢?
  生:体现在他面对死亡不慌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
  2)师:我们再读这句话,看还有什么疑问。【齐读】
  生:我想问“英雄的权利”指什么?
  师:这个问题必须联系上文,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独立学习——合作讨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师:我先问问大家,“英雄的权利”在你们看来有哪些?(享受荣耀、受优待、有领导的权力……)文中的船长面对死亡是怎么做的?(指挥船长所有的人脱险,自己选择了死亡)所以,这儿的“英雄的权利”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看。
  生:这儿的“英雄的权利”指他面对死亡舍己救人,自己则随轮船沉入了深渊。
  师:这种品质我们可送他成语。哪些?
  生:舍己为人、先人后己。
  3、过渡:船长是怎样运用自己的权利的,课文中有具体的描写,放开声音,用心去读课文,找出这些具体描写,并把你的真情实感写在旁边。【生自学】
  4、交流。
  a、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自然段。【读,师相机出示】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哈尔威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没有慌,而是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
  生:我体会到他想到的是先救乘客,把救援妇女摆在首位,惟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他的这种精神很美。
  师:你体会到了他的人性美。你们大家体会到了吗?(体会到了)那么能通过读体现出来吗?自己先试试!【自读——指名读,评议,领会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再指名读——齐读】
  b、生:我画的是课文第6到21自然段。
  师:这是一段对话,船长与谁呀?(与机械师、大副)所有的同学都再去读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一定会更深。【再读】
  生:我体会到船长镇定自若,从他很有条理的问话、分析当前情况,知道了还有20分钟,他知道如果一切按照他的指挥有秩序的话,逃生是来得及的,他毫不慌乱,很镇定地指挥着。
  师:你真会动脑筋!他的这些问题是多余的吗?(不是)他在分析情况、计算时间、安排救生工作。
  生:我体会到他始终把妇女放在首位,我觉得他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师:真正的男子汉就应该先保护弱者!
  生:我感到他是个称职的领导者,在安排救生时他说“让每一个人都到小艇上去”,他心中装的是全船的人,他觉得保护他们的安全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他是个责任感十分强的领导者呀!
  5、师:同学们,面对这猝然而至的灾难,甚至可以说就是面对着死亡,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救生工作,如果换了你,你也会像他一样吗?(……)
  师:在这里,有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几个场景,请大家切身体验一下。【播放影片中慌乱的场面,师激情描述】
  师:看完刚才的影片大家感受如何?(害怕、恐惧……)如果你也在其中,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实话实说。(逃命、活命、找妈妈、哭……)
  师:而此时的哈尔威船长想的是谁?又是怎样做的呢?(……)
  师:他,也是个凡人,但在这生死考验下显示出了他的不平凡。这段对话我想请人分角色读。【指名读,评议,指导——再指名读——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师: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使大家沉默了……【师导读第22自然段】
  6、继续交流:课文中还有哪儿让你动容?
  c、生:24、25、26自然段。
  师:合上书,听老师读这一部分,你在脑中想象画面。【师读】
  师:你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生:……
  生:……
  师: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齐来读这一部分。【齐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d、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9自然段。【读】
  师:这是悲壮的一幕!有请一位同学再次朗读,带大家感受这悲壮、这神圣!【再指名读】
  7、师:同学们,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最后自然段,深情缅怀我们敬爱的船长吧!
三、小结。
  下面,我们也学学“实话实说”栏目的结尾,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哈尔威船长,您真伟大,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生:哈尔威船长面对危险,沉着镇定;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
  生:哈尔威船长,您心中只想到别人,救出了60人,而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壮烈牺牲,真是一位忠于职守的好船长!
  ……
  生:老师,我还觉得哈尔威船长还有点……还有点笨。(我始料未及,但还是微笑着示意他继续说,)他又接着说,船长应该会游泳吧,何必去死呢?
  师:思考的角度很独特,与众不同!那,同学们想想,船长在船沉之前能自救吗?
  【学生一片争论!七嘴八舌】
  师:先在黑板上写下“辩论”,正方:能自救;反方:只能牺牲。然后建议同学自由组合,依据课文和课外资料,找到理由根据,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
  【大约过了十分钟,开始辩论】
  正方:我方认为船长这么沉着镇定,指挥救援,他自救应该有的是办法。如在小艇最后离开之时,他也一跃而上,不是能救自己吗?
  反方:我方认为,船长不可能上小艇,一是时间不允许。书上说只有20分钟,而要救60人;二是小艇可能载重不够,再说就是够,船长也不愿把危险留给他人,他情愿牺牲自己。
  正方:从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的“徐徐”可以感觉时间是允许的。就算不上小艇,那么在船沉的一刹那,跳入大海,船长应该擅长游泳,坚持到他人来救也完全可以呀!
  反方:请正方同学仔细看课文,文中写到:“薄雾笼罩大海,雾越来越浓,”“夜晚的大海又是风高浪吼!”这种境况跳海也只会葬身鱼腹!
  正方:不跳海也是死路一条!船长这么机智能干,他难道不懂不尝试连生的希望也没有吗?就算如此,那还有生的可能,船沉了,他也可以游离沉船,获得自救呀!“玛丽”号抛下救生圈,放下救生艇……船长能活而不愿离开撞坏的破船,那不是太愚吗?
  反方:不!我认为那不是船长愚笨,而是他的做人之道,书上不是说,“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吗?他就是这样尽职的:人在船在,人亡船亡。再说他与船的感情太深了!总之,他镇定自若指挥救出60人,他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不是一个英雄吗?
  ……
  2、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老师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四、作业。
  完成背诵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7] [8] [9]  下一页

第七课爱之链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 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吗?谁来说说讲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爱之链。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读词语。
     乔依 颠簸 凄凉 矮小 脚腕 蹭破 车胎 瘪了
     袜子 油污 绝望 餐馆 亲吻 粗糙 脸颊
     荒芜人烟 天经地义 潸然泪下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荒芜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潸然泪下: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段(1—8自然段):讲一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    
     第二段(9—11自然段) 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
四、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师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2——8自然段。(学生自读)
   2、全班交流。
    1)在荒芜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
     “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指读——齐读
   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全班交流:
    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汇报: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
     “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2)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
   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再默读2、3、5—8自然段。汇报: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
   5、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
   6、出示第六自然段:
     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
   7、引读6、7自然段。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他从来没想到,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8、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3、出示填空题: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提示: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爱之链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五、总结课文。
   1、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
     (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大家心中有了爱,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六、拓展。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1)注意故事的连续性;
       2)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3)要升华“爱”的主题。
第七课爱之链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投影片]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还记得那一个个故事吗?
     指名答,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2~8小节
   1、[出示投影片]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二至八小节。
    静静地想一想,谁愿意先来交流一下。
    (▲第二小节“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
    (▲第五小节“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指读——齐读
   2、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交流:▲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淡淡的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竭尽全力无私助人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
        “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出示第六小节]
        来,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交流,理解“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容质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小节
   3、引读6、7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他从来没想到,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4、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板书……)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3、[出示填空]
     到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自说——指名说
     还有谁愿意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
     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爱之链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五、拓展延伸
   1.老师请你再读读课题——爱之链,现在你如何理解这根爱之链,请你用简洁而富有创意的图画、文字或你喜欢的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你对课文及课题的诠释。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2.上讲台交流展示
六、总结
   1.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同学们心中有爱,才会激情勃发,创作出这么多有创意、有思想的好作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2.[播放《因为爱》]
   3、结束语: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
     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
     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
     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板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习作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
2、在生活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的行动中,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4、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习作要求,能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让世界充满爱》,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二、  爱是love,  爱是 amour,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人们用音乐来表达,
用画面来表达,用语言来表达。相信心中有爱的你能从这样的音乐、画面、语言中读懂其中深意。
三、 观察图画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雪后放晴,太阳出来,小女孩依依不舍地与雪人告别。)
四、 读懂小诗、感受情感
自由读,读通、读顺。
结合上图,再读小诗。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上半部分的惋惜、难过、无奈,下半部分的真情告白)
五、感情朗读,表达情感。
六、  其实爱并不遥远,爱就在我们的身边。补充:《妈妈的爱》刘丙钧  《父
爱无言》
七、 爸爸或者妈妈做的一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念亲恩〉〉中唱到的那样:父
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
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谢意。
将自己对父母真心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相互交流,完善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九、要求:回家后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十、明确习作要求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十一、写法指导
如何使场面描写生动感人。
1、环境描写进行铺垫
《爱之链》第一自然段
《爱如茉莉》
2、关注细节,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引用《爱之链》中的第四自然段。
作者抓住乔伊的修车动作与神态,把乔伊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脚腕被蹭破了    没穿袜子     摘下破手套     喘着粗气   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    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
        如《爱如茉莉》
       第七自然段:母亲在住院前的嘱咐(语言描写)
       父亲赶往医院那急匆匆的脚步。(动作描写)
清晨病房中感人的画面(环境描写)
十二、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附:歌词:念亲恩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练习2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邓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1、要有目的性。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写毛笔字,能写得美观、大方。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5、反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92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