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准备:
  1投影片
  2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3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一次演讲(限定2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
  5课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图》等),说说看了图的感受。
  讲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
  (1) 观察第一幅图。
  (2) 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
  (3) 观察第二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4) 观察第四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著名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指名说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 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观察第2页最上面的两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指名说。
  观察第3页最上面的图。
  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12345
  指名说。
  (2) 观察大海图。
  a. 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样的景象。
  b. 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c.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说。
  观察右边的两幅图
  a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
  指名说
  b让学生结合造假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
  指名说
  (3)观察第三行插图
  观察左边一幅图
  a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请同学介绍
  c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
  指名说
  观察右边一幅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指名说
  评点
  c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说
  评点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5) 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三、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
  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12345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
  (4)小结。
  2、观察第二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同桌讨论、交流。
  2、小结。
  3、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字的同学。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
  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课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
  3、观察第三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
  2、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3、抽签背诵古诗文。教师评价。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
  4、观察第4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2)展览各组课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指名说。
  5、观察第5页6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
  (3)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
  (4)小结。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的例子。
  2、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五、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十一),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12345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
  参观闭路电视系统,了解它的组成和原理。
  拟定教时2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位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二、三页通版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3、教师总结并补充
  第一幅:依次是游览黄山和漓江的感受,参观植物园的收获,与珍禽嬉戏的乐趣。
  第二幅:游览了南京中山陵和敦煌莫高窟。
  第二页:大海图:抓住大海波澜壮阔的特点,联系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长的特点,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圆明园遗址:圆明园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但却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英法联军洗劫了珍贵的文物,并火烧了圆明园,给我们后世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第三页:故宫远视图:故宫规模宏伟,建筑技术高超,是我国古代许多王朝的国都。
  请班上同学介绍有关故宫的知识。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12345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
  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7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