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教学反思】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课标中就有指出要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中有大量的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描写我军的有:悄悄地、进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暂时退守 …… 描写日军的有:偷偷地、摸来、恼羞成怒、人仰马翻 ……教学中,我由词入手,让学生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同时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并且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通过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表情朗读、复述,对词语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描述的是卢沟桥事变的整个完整的经过,从7日深夜一直到9日凌晨,敌我双方如何激战的过程全部交代得清清楚楚。让学生完整流利有感情地复述出课文的内容,牢记卢沟桥事变显然是这篇课文反复训练的重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复述的要求和方法。平时课堂上我总舍不得花时间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一直把它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说实话,这项作业基本上是一纸空文,落不到实处的,这无疑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今天的课,陈老师借我们班上,她安排了对学生进行了复述的指导的练习,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复述时她能逐步、深入地提出两个要求:首先要做到条理清楚,并且尽量用上给出的词组,这对于训练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很有帮助!从课堂效果来看,应该说有了这些提示,学生还是配合得很默契,声音也越来越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看了一位老师的设计,导入比较新颖,尝试了一下,效果不错。
上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三个日期: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
1945年8月15日
我问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写这些日子吗?”
学生不明就里、面面相觑。
“这三个日子和什么重大的事有关系呢?”
有几个学生不够自信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一个日子可能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吧。”
也许是受了他的启发,后来学生不仅说出了第二个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日子,还说出了第三个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板书:      1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纪念日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胜利日
“同学们,现在祖国已日益强大,但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苦难的岁月。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些日子和发生的事。读一遍老师的板书。”
“有谁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学生沉默)12
“听老师介绍。”(师介绍‘九一八’事变)
“同学们‘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祖国的开始。‘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又有着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老师不讲了,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卢沟桥烽火》写的就是这一事件。”
学生自读课文。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72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