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怎么解释]螳螂捕蝉 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内容 10、螳螂捕蝉    主备人 李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法设计: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在教学仲,我主要通过音乐渲染和美丽的图片、画面把学生引入情境,以诵读法为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设计: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竞赛法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话说成语   激发兴趣

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的一块瑰宝,有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成语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成语来自古诗词句,有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同学们什么叫寓言呢?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来自寓言呢?

2、学生交流。(要求说出寓言故事的名字,简单说说其中的道理。)

二、揭题解题、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2、你理解“蝉”吗?“捕”怎么理解?

3、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友情提示:课文主要写了谁与谁?谁是主要人物?少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投影仪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四、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

(1)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a、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b、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23

五、、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指名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师生评价。

4、学生描红,临写。

七、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习字册描红。

2、熟读课文。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 10、螳螂捕蝉    主备人 李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复备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讲一讲这个故事。 

②指名讲这一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 )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123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对课文进行重组,直接切入第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忠告,则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道理的认识。〕

⑥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⑦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理解:“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你能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吗?

(重点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却听了少年的话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a 小组讨论交流

b 品读课文体会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少年的计谋巧妙。

2、小结

原来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生接: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生接:“巧劝”“智劝”)

3、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总结课文, 

四、布置拓展小练笔

板书设计:        23 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6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