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生词的词义。
2、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节背诵。
3、通过品读诗歌,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热爱今天幸福生活。
4、学习本文寓情与景,借用形象来抒发胸中之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的查阅及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作者追昔惜今时对红军革命精神的歌颂及对今日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红军飞夺泸定桥事迹的资料,想通过了解当年的历史,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形象生动的画面,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个平台。课堂上,读到描写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第二小节时,有的孩子开始用课外资料帮助联想。但是从他的回答中,我听到的仅仅是对资料的转述,并没有和课文结合。这时,一个孩子找到课文中的一个词:“强渡”,并介绍了泸定桥重要的战略位置,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渡河的勇气和决心!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我表扬了她: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在理解课文时,只有把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与课文真正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机和孩子们交流了课外资料的使用问题,让他们懂得了搜集什么样的资料,以及怎样使用搜集的资料。     此外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学生曾经在四年级学过《飞夺泸定桥》一课,对泸定桥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红军
浴血奋战,不畏生死地夺下泸定桥的事迹也熟悉。但如何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作者站在铁索桥上那时的心潮澎湃的感情思绪呢?应把握诗歌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细细品味领悟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本课没有太难掌握的生字,但有易混用的字。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
问:你知道铁索桥指的是哪座桥吗?   出示泸定桥的图片
提到泸定桥让你想起了什么?
学生一定会想起《飞夺泸定桥》一课,可让他们结合资料讲一讲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同学们,这是一首诗歌,让我们齐读课题,思考: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
1自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有问题提出来。
2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学生提出自己不易掌握的生字,共同学习。
2)教师出示几个字词,并着重强调:
冲突的冲的发音,提问学生还有哪个发音?
出示几组易混淆的生字:撒(   ) 漂(  )
                      洒(   ) 飘(  )
汹涌激荡
3)指名初读诗歌。
三、精读诗歌
(一)出示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前四行。
       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1234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后面随着讲课补充上后三行)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1)自由读这两小节诗歌,你发现了什么?(找出相同的句子和不同的句子
2)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
3)作者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写了二郎山飘来的云雾和大渡河水,这两种景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朦胧    波浪翻滚
师:诗歌中的哪些词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
3)指读,读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来。
   比一比,看谁把意境读出来了。
过渡:站在这样摇晃的索桥上,作者的心中似大渡河里的滚滚波浪,汹涌激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是什么掀起了作者心海之波?
(二)出示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
 英雄的红军,                  啊!
曾在这里强渡,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哪,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1234
攀着一根根铁索,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冒着秘密的弹雨,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1)作者想到了这些,你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2)第二小节,看着脚下的大渡河水,作者想到了红军,想到了他们怎样?让我们也再次回顾一下吧。
播放录像:“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追忆工农红军强渡大河的激烈战斗,体验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作者想到了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红军,心潮怎样?
从哪些句子和词中你体会出来的?
画出来:强渡 高举  迎着  攀着  冒着  冲破
这些词在读的时候你打算怎样读呢?
3)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4)读后,体会一下这一小节,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小节,作者又想到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6)师生合作读,为背诵积累做准备。
师:啊!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生: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
7)读了这一小节,你读出作者在此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
你又是怎么读出来的呢?
让学生抓住课堂、梨花这些美好的事物去体会,以及为什么用两个“轻轻地”
师:是啊!在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已经建起了孩子们的课堂,听那朗朗读书声,孩子们在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学习,看到他们那么幸福,这不正是先烈们的理想吗?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因为它来之不易啊!
8)多种形式再练读这两小节。
(三)过渡:作者追忆过去,又联想到今天,感慨万分,心潮(),他要把这心中之情抒发出来,教师边范读并补充完整最后一小节。
全班同学齐读。
三、读诗,背诗,唱诗。从整体上回味本首诗歌,
1)小组合作读诗,并展开比赛。
2)背自己喜欢的诗节。(到此,应是水到渠成)
3)这首诗曾被谱成曲子,我们来听听。
放歌曲:《我站在铁索桥上》
四、拓展延伸: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熟练背诵喜欢的诗节,看谁能背过全诗。
   2 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顾工
             追忆       强渡  高举  迎着  攀着  冒着 冲破  ——缅怀先烈
心潮
             汹涌激荡     惜今        课堂  梨花开  ——————珍惜今天1234

课后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红军飞夺泸定桥事迹的资料,想通过了解当年的历史,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形象生动的画面,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个平台。课堂上,读到描写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第二小节时,有的孩子开始用课外资料帮助联想。但是从他的回答中,我听到的仅仅是对资料的转述,并没有和课文结合。这时,一个孩子找到课文中的一个词:“强渡”,并介绍了泸定桥重要的战略位置,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渡河的勇气和决心!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我表扬了她: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在理解课文时,只有把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与课文真正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机和孩子们交流了课外资料的使用问题,让他们懂得了搜集什么样的资料,以及怎样使用搜集的资料。     此外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7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