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的教学设计]《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一夜的工作》是上海市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课文没有刻意地使用华丽的词藻,但抓住了几个生动的事例,在细节中见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让学生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引导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二)学生简析
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作者不同,他们对周总理的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得到的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如果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很难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当然也会给课文细节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学习时进行适当的挖掘和渲染还是需要的。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是提前教学,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不作为重点处理,只准备在初读课文后有所涉及。有关通过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在前几个单元已开展学习,本课的学习有了较好的基础,可以放手来学生自行感悟。
当然,无论是自己班学生还是本校其它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文章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分析,可能往往只有部分学生冲在前面讲。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对两头的兼顾,充分顾及到个别化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提高。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总理的工作精神和人格魅力。
【分层目标】
基础性目标(b、c类学生):借助预习独立自主地识记本课生字;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句子含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发展性目标(a类学生、b类学生的一部分):能主动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质疑、品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主动表达对总理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中总理“生活简朴”和“整夜工作”的故事,感受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间】  一教时
【预习要求】
1.收集信息资料,了解周总理。
2.完成预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引入臧克家的《有的人》
(1)你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吗?(交流)
(2)有这样一个人,在他逝世之时,(投影)成千上万的人来送别他。成千上万的人来悼念他。甚至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也降半旗致哀。为此,一些国家的外交官有意见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依然升的那么高,而中国的一个总理去世,却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出来做了十分简短的演讲,他说:“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如今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他说完转身就走,广场上的那些外交官哑口无言。1234
你知道这人是谁吗?(中华人们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
其实,我们的周总理不仅仅有这两个优点。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何其芳,去走近总理,走进他一夜的工作。(投影)
板书:一夜的工作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对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比较陌生,适当地对文章的背景作渲染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提示:(投影)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交流
(1)谁来说一下课文内容:(投影)
课文记叙了建国初期,作者送稿件去中南海请       ,目睹了总理       ,在回来路上,心情       。(以b、c类学生为主)
(2)交流中心句并板书(相机理解“劳苦”和“简朴”)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找课文中的重点、具有概括性的句子,目的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的中心。
三.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一)默读课文。
(1)用“——”画出说明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用“~~~~”画出表现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
(2)交流所划句子,可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质疑),相互帮助解决。
(二)小组合作讨论(a类学生带动b、c类学生交流、质疑)
(三)师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预设:
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到时候叫你。”
“一尺来高”、“一叠”、“今晚上”说明了什么?(文件多、工作繁重,工作紧张,十分辛苦等)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
1、教师相机点拨:找出表现周总理审稿过程中的动词(看、画、想、问)
2、这些动词说明总理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周总理工作仔细、认真、负责的精神)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总理所审阅的的文件内容是谁的?(自己的);对自己所作的报告尚且这样认真,更何况其他重要的文件呢?引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总理坐在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了他今晚要审阅的文件,只见他——(生读)
夜很深了,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只见他——(生读)
月儿西坠,东方发白,我们的总理坐在办公桌前审阅着最后一份文稿,只见他——(生读)
4、想象思维:同学们,作为一国总理什么事都要管。工业、农业、教育、科学、国防、外交,都需要周总理去想。现在,请你想象一下,总理会思索什么呢?
“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a类学生带动b、c类学生)
c、“喝了一会儿茶……你也回去睡觉吧。’”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时间长)
▲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预设:
a、“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如此而已。”
1、教师相机点拨:“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极其”能否换成“相当”、“很”?(不能)“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仅仅这几样,再没别的东西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体会“如此而已”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1234
2、引导学生把高大的宫殿与简陋的陈设对比。突出总理品质的不简单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教师设疑激趣:有人认为,上述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句、词来体会的形式,感悟总理工作时间长、态度认真,以及生活上的简朴。在感悟语言的同时感悟人物形象,真正在语言文字中真切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另外在环节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学生的需要确定学习顺序,学生体会到哪儿就学到哪儿,通过“阅读理解——畅所欲言——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
四、总结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过渡: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他的工作是那样的劳苦,生活又是那样的简朴。作者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自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同学们大声读最后两节(出示)
1、读最后一句反问句时,你带着怎样的感情?(幸福、骄傲、自豪……)
2、你再用xx的感情读读读最后一节。
3、师生合读
4、补充周总理的事迹
5、交流自己的感想
b、c类学生可参考以下词语:
不辞辛劳、一丝不苟、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鞠躬尽瘁、
日理万机、呕心沥血、好总理、好公仆
6、结束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总理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材料的补充,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是周总理的一夜,却又是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的日日夜夜的写照。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基础题:
1、抄写词语。
2、摘录并背诵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辛苦的语句。
生活简朴的语句:
①                                                              
②                                                              
工作辛苦的语句:
①                                                                1234
②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柜台里文具很多,(                                   )
(2)清晨,大街上的来往车辆很多,(                                )
选择题:
1、阅读有关周总理的书,交流周总理的故事
2、写一篇读后感想
 
附全文板书:
              一夜的工作
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12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