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优质课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二、学习准备
 回忆或收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
三、学时安排      四学时。
  第一学时,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学时,读熟课文,品读第一部分;
    第三学时,品读二、三部分;
    第四学时,品读四、五部分,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上课: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回想画面,呈现主旨,一锤定音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进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明白了,文中回忆了鲁迅的的哪几件事?
生:“趣谈《水浒》”、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他给我留下了和蔼可亲和幽默的印象。
  师:很好。还有什么印象?你说。
  生2: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师:那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读懂了,你留意了,真好。
  生3:先生的善良、助人为乐。
  师:是啊,先生的善良,先生的助人为乐,先生的“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都是来自他内心那颗博大的爱心。(板书:爱)
  师: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特别是周晔再也不能和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挚爱关怀了,这让她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谁来读读周晔的感受?来,你来。
  (多媒体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指名学生读这一段文字)
  师:孩子,我在感受着你的朗读,我发现当你读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的时候,你读得很轻,语速变得很慢,你是在表达周晔失去伯父的那份悲伤之情吧,是吗?
  生:是的。
  师:读得多好呀,是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小周晔木然发呆,不知所措,来,“我呆呆地望来来往往吊唁的人,……”齐——
  (学生齐读这一段文字)
  师:就在此刻,小周晔的思绪飘回到往日和伯父在一起的那点点温馨,“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再读——
  (学生再次齐读这一段文字)
  师:就在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面前,小周晔的思绪飘啊飘啊,飘到了往日和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可能会想起些什么?
  生1:她会想起和伯父“趣谈《水浒》”的事情。
  师:那是多么惬意的一段茶余饭后的时光。
生2:小周晔还可能会想起伯父生前送给她的一些书,比方说《小约翰》、《表》等。123456
  师:我告诉大家,《表》是前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其它许多的儿童故事,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救救孩子,帮帮孩子”,当你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鲁迅先生十分关心孩子,十分伟大。
  师:是啊,得到先生的爱抚的,仅仅是他的小侄女——周晔一人吗?
  生:不是。
师:他把他的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师:孩子们知道如今失去了一位关爱他们的友人,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当时,有一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多媒体出示: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师:这句话没有看到过,拿起来就读,谁来?
  (一生动情地读,在“低下头来”处读破句了)
  师:孩子,这么长的一句话,你都读得非常通顺,而且字正腔圆,可见你平时的语文基本功是多么扎实。更为可贵的是,我发现你努力地把周晔的心情和巴金的心情糅合在一起,真好。巴金是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我们一起来读,预备,齐。
  (学生齐读上句)
师:她还会想起什么?你说。
  生3:她还会想起和伯父“笑谈‘碰壁’”的事。
  师:(师自然而然,入境而笑)“哈哈,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伯父多么幽默风趣呀。
   二、救助车夫,重锤敲击,酣畅淋漓
  师: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快速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来,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像这样的句子,用浪线把它划出来,好吗?
  (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
  师:划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分投入地读课文,我看见有的同学划了一条波浪线,线特别粗,有的同学划了两处,有的同学划了三处,真好。不管划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多媒体出示
  师:请同学们把爸爸和伯父救助车夫时表示动作的词找妯来,并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和关心那个车夫。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的关心他。
  师:你的心是多么得细腻。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跟他一样的,也划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大部分学生举手了)
  师: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把手放下来,没有划的,老师建议你们用浪线把它划下来。好了吗?来,拿起书本来,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遍。123456
  (学生齐读上句话)
  师:这段话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课文的插图。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
  生:半跪着。(有孩子情自禁地说出来)
  师:哪个动作?
  生1:半跪着。
  师:你是——
  生2:半跪着。
  ……
  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你说。
  生1: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
  师:是吗?
  生2: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
  师:孩子,你能试一试吗?
  (生2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作)
  师:你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
  生2: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
  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同学们,请看,(示意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课件)透过文字的背后,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请把眼睛闭起来。(学生闭起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画面突然间在你的眼前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只见,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轻轻巧巧地敷着,一点一点地洗着,一圈一圈的扎着,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就在这凄风冷雨中,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睁开眼睛,你感觉到吗?
  生:感受到了。
  师:感受到了,就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文字,能够证明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找到一句,就举手。
  生1:“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师:天都黑了,在开始的时候……
  生1:有一天黄昏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了时间的变化。你读书真仔细。还有哪里也看出半跪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生2:“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因为周晔自己都觉得冷了,伯父就应该更加冷。
  师:是呀,她的手和脚都有些麻木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没有?(学生在思考)请你关注先生救护的那一段动作,最后一句话,谁来读一下?你来读吧。
  生3:“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是啊,敷上药,洗干净,一圈一圈地扎好绷带,那岂不是半跪了很久。
  师:孩子们,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那可是当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生1: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人民的关爱。
  生2: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的人十分关心、爱护。
  生3:跪出了鲁迅先生关心劳苦人民和平易近人的品质。
  生4:跪出了他的热心肠。
  师: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
  生:爱。
  师:真好,同学们。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位同学,他首先带领我们把目光全部聚焦在了伯父救护车夫上,真好,真应该感谢他。那么,就还在救护车夫中,如果老师请你把目光投向周晔,那肯定也有你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刚才很多同学已经把它划出来了。请个同学,读吧。
  生:“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同学很有感情地朗读)123456
  师:说说体会。
  生:就是(鲁迅先生)对当时那种黑暗社会的愤恨,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了。
  师:你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句话当中隐藏着愤恨,隐藏着不满,是吗?
  生:是。  (多媒体出示以上那个孩子读的语句)
  师:(指着大屏幕说)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我能为大家读读吗?
  生:能。
  (教师深情地朗读上句)
  师:你感觉到什么?
  生1:凄凉。
  生2:我感觉到痛恨。
  生3:我感觉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生4:我感觉到了鲁迅的悲愤。
  师:你们也感觉到先生的不满、悲愤、痛恨了。来,请你们也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一下子用了两次。
  生:清清楚楚。(有孩子忍不住脱口而出)
  师:别急。你读着读着,这两个词,它突然间会在你眼前晃动起来,你就抓住它,细细地品味一番,行吗?发出声音,自各儿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个词在你眼前晃动,抓住了吗?
  生:清清楚楚。
  师:小周晔她清清楚楚是什么?
  生: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
  师:是啊,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了变了,变成了……
  生:严肃的。
  师:孩子们,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他可能会想起那些像车夫一样疲于奔波的青年,他们……也许先生会想起那些可怜无助的孩子们,他们衣衫褴褛,他们……也许先生还会想起那些进入迟暮之年,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他们……也许先生在捶胸自问,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你们……孩子们,拿起笔来,就把鲁迅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就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生专心致志地写话)
  师:好,我请求大家把手中的笔收一收,我们时间有限。来,我们一起来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1:如今像车夫这样无助的穷苦人民还有多少啊?难道他们注定要过着这样如此悲惨的生活吗?
  师:这是发自先生内心的呐喊。真好。
  生2:为什么当时政府的罪过要加在这些无辜的百姓身上?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在反问,难能可贵啊。
  生3:他想现在像车夫一样的人还有多少?他们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师:他们的悲惨命运到底有没有尽头呢?他们的尽头又在何处呢?
  生4:我们的祖国正在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我们的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那些当权者现在正在干些什么呢?
  师:我不能不承认你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得非常多,说明你的课外知识面非常广。但荡开一笔,只有爱的深,才能恨的痛。你听先生还在想些其它的——
  生5:为什么,为什么帝国主义要侵略我们中国?就因为我们贫困落后吗?如果帝国主义者看到他们国家的人民在拉黄包车,会有怎样的心情,会像我一样吗?
  师:你是在反问那些入侵的中国的侵略者。
  生6:这个黑暗的社会埋没了多少人才,使多少家破人亡,注定了多少人悲惨的命运?
  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她还清清楚楚地,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还有什么?你说。123456
  生1:她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师:是的,那是小周晔的一颗心。她清清楚楚地还是伯父的什么?
  生2:伯父为广大的贫困人民做出的事情。
  生3:伯父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她清楚的是伯父的愤恨,是伯父的同情,一个字,她清楚地是伯父的——
  生:(齐)爱。
  师:孩子们,短短的这两句话,它却包含着不尽的情丝。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感受。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请你们根据我的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行吗?
  生:行。
  (课件:如泣如诉的小提琴音乐响起,教师引读)
  师:黄昏时刻,北风怒号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他不停地,小声地呻吟着,伯父和爸爸见状,二话没说,只见爸爸跑到伯父家里——(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生:(接读)“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师:我想从伯父的口中得到答案,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直到伯父去世多年以后,直到小周晔长大成人,直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直到周晔她也渐渐地老去的时候,但这时候——(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我们真应该感谢刚才的那位同学,他带领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车夫身上,聚焦在了鲁迅先生给予车夫的关爱上。(板书:车夫)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他只有五十六岁。从此以后,劳苦大众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这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里,出现了一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先生救护的那位车夫,也或许跟鲁迅先生素不相识。只见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读—
  (多媒体出示: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学生齐读上句)
   三、关心女佣,简洁明快,干脆利落123456
  师:(师动容了)堂堂七尺男儿也伤心落泪了。(板书:青年)孩子们,在关心女佣当中,同样也有让人的心弦为之拨动的地方,肯定有,来。
  生1:她说“周先生自己病的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那,我听着他一阵阵激烈不断的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89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