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案例分析|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青山不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这篇文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在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感,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媒体的运用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幻灯1),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国的土地沙化面积等于全国耕地面积,而且土地沙漠化还在扩大。晋西北作为京津的第一道屏障,治理沙化刻不容缓。)
    2.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呢?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幻灯2)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默读质疑,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2、小组交流,解决疑问
    3、小组质疑,全班交流
    4、未解决的问题,请组长做个记号,课中共同探讨。
    预设:1、感受环境之恶,青山之美;2、感受老人之老;3、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四、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你还能在文中哪里感受到描写奇迹的语句吗?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1234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那些语句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环境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幻灯片3-)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5、感受老人之老。你在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老人年事已高?这样的老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面对这样的老人,你的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情感?用心地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6、感受青山之美。你在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青山之美?美美地读出这些语句。
    7、在一片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五、深化主题,读写结合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3、机动(播放视频)
    4、同学们,这位耄耋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有很多的话想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出示幻灯)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七、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老人精神)
                                  |
                               创造奇迹
                                  / 1234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依托提示语,凸显教学重点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巧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奇迹”一词,引导学生自读文,体会大环境的险恶。但毕竟晋西北与我们相隔甚远,学生难以想象那里环境的险恶。我先出示晋西北的地形图和晋西北在祖国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了一组沙尘暴的图片。通过我深情地讲述“这里沟壑纵横,天仓地黄。滚滚的黄河水从这里奔腾而过,却缓解不了这里的干旱;古老的城墙曾挡住鞑靼铁骑的入侵,却挡不住风沙的脚步。这里风吹沙起的时候,北京也是沙尘漫天。”通过地图,学生很容易理解晋西北的风沙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沙尘暴图片的最后一张是被几乎沙尘埋没的房屋。当学生看到这张图片时,我不禁问学生:“假如你是这里的村民,你怎么办?”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了 “知难而退!”“搬家!”这时我又出示了一组“如臂如股”的“小叶杨”和“旱柳”,学生在一片惊叹声中内心已被深深震撼!随后引导学生在文中去寻找感悟描写“老人创造的绿洲”“大环境的险恶”“老人之老”的句子。难点迎刃而解。
    三、立足文本特点,点亮思维火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编者安排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而学贵于思,思起于疑,故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组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共同解决;班上不能解决,我来解决;如果我一时解决不了,课后我们共同探讨。”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青山为什么会老?青山有寿命吗?”“为什么把老人种的青山称为奇迹?”“一个瘦小的老人是凭什么力量战胜那些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十分深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我想,略读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天地。
    四、利用小组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另一个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伊始,我就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解决生字词问题,在默读课文质疑批注后又让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解疑,效果较好。小组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也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234
    五、结合精读课文,注重读写结合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时贯彻“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课充分利用“单元导语”,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描绘的情景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感受环境的恶劣,老人的执着,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我把握时机、就文取材,布置小练笔写出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练笔中得以培养和提升.
    六、教学中的遗憾:
    1、短短的40分钟,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的阅读略显不够,教师的朗读指导如果再到位些,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
    2、教师在课堂的关注面显得有些狭窄。在课堂上有些学生较平时拘谨,气氛不够活跃.
    3、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迈进”一词朗读指导有误,我要求学生读“迈”字语音重些语速慢些,感受老人的年迈、行动的不便,但此处的“进”应读轻声,此误课后得到了纠正。
    总之,上完这一堂课,我认识到了略读课文应该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势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可以说:略读课,就是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老师说得更少、更精到。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8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