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少年闰土》说课稿(第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编排的目的是在第五组“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读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很明显,前一组课文的快速阅读偏重于速度,而这一组文章的快速阅读则在注重快速的同时,更强调理解内容和领悟情感。
《少年闰土》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脍炙人口之作。文章语言舒缓、情感真挚,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 “我”和闰土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训练的好教材。
除常规的语文知识外,本课还有另外三个突出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通过人物的言行及外貌来反映人物特点;(3)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3、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方法。  
按要求只说一节课时,我这里选择第一课时来说说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按照由易到难的认识过程,我把课文的总进行两个课时的分解,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对课文的预习,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落实《课程标准》中“认识常用汉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落实“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3、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落实“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4、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来归纳文章中心。(落实“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见教案)
教学准备:
写有生字生词和提问问题的小黑板、教学持图。
二、说教法
1、运用知识脉络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
  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入时有必要从理性角度让学生知道老师要讲的和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小学生因为认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通过“看瓜刺猹”这幅画面来进行情境渲染,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使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123
2、运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首先独立地通过比较快的阅读来学习课文,解决我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因为水平参差不齐,答案肯定不尽一致。这时再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伪存真。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3、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后,尽可能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如叙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方法,中心主题的归纳方法等。力图通过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当然,第二课时,我还将运用:
4、读写结合法。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阅读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合作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四、说教学程序
(一)理性感性相结合,引出新课。
1、以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看瓜刺猹”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第110页和第五单元第79的“导读”,看看这篇文章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学习?
出示挂图: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图的内容?
(这样处理,有理性有感性,可以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又能将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2、初次见面,这个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二)检查预习情况(完成目标1)
这样的有点难度的文章,一定要保证学生课前作充分的预习,以解决生字词方面的常规问题。课堂上老师只稍作检查即可。
(三)学生各自再次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完成老师精心准备的问题,以求整体感知(落实目标2)
1、学生浏览小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
1课文按时间写了几个阶段的事情?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叙事顺序?
2课文重点写了几个人?“我”是什么人?闰土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课文介绍了关于闰土的哪些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4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闰土这一人物?
(以上问题从文章整体到文章局部,用意是通过学生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叙事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解读方法和步骤。)
2、各自阅读思考完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之间互相对照,看看有没有差异,如果有的话,结合课本共同探讨纠正,老师综合答案。123
(落实“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
3、归纳阅读方法:对于叙事写人的文章,我们阅读时首先就要抓住文章写了哪些人的哪些阶段的哪些事,再就是抓住文章是如何写人和如何叙事的。一句话,就是要通过阅读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以上是快速阅读的第一阶段:整体把握。阅读方法的归纳,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特殊到普遍的学习能力,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当然,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整体把握的层面上,把握整体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局部,因而下一环节过渡到局部的阅读探究。)
(四)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落实目标3)
1、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
1、你最喜欢和闰土有关的哪件事?这件事写了闰土的哪些语言、动作或神态?你为什么喜欢
2、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的这些语言、动作或神态?
3、这些语言、动作或神态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特点?
(安排这些问题的用意是通过学生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解读叙事写人类文章中“写人”的内容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相互讨论纠正,老师综合答案,师生共同归纳闰土的人物形象,总结归纳人物形象的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特殊到普遍的学习能力,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3、思考:为什么要分析人物形象?
(引出下一个问题,使课堂环节清晰)
(五)学生思考讨论:面对这样一个少年,“我”这个富家少年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我”的感慨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文章中心(完成目标4)
1、“我”的感慨归纳和感慨包含的感情的分析。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到文本中筛选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2、归纳文章中心,总结归纳文章中心的一般方法:一般根据作者对文章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如褒扬、贬斥,肯定、否定,喜爱、厌恶等),还要结合创作背景作家的思想等来加以概括。
(对培养学生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由特殊到普遍的学习能力,落实“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解读叙事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
(强调教学内容和重点,加加深印象)
2、布置作业。
(做到巩固旧课,开启新课)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我边分析课文边板书重点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叙事写人类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相关问题解读方法,加深学生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68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