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细胞中的无机物 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水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其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和认识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内容

多媒体
流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意图

细胞中的无机物

镜头一  韩剧《大长今》第五集片断剪辑:韩尚宫与长今的一段对话。

长今:请问您是不是下腹疼痛呢?

韩尚宫:不是。

长今:请问您今天大解过了吗?

韩尚宫:大解过了。

长今:请问您喉咙不舒服吗?

韩尚宫:我的喉咙经常会痛。

长今端水回来。

长今:我在热水中加了一点盐巴。请您不要一口气喝掉,要象茶一样一口一口吞下去。

镜头二  炎热的某一夏天中午,一群学生在操场上打篮球。

一学生打完后,将篮球衣搭在双杠上。一段时间,镜头拉向晾干球衣,发现上面有一道一道白色印记。

问题(1)下腹疼痛喝什么水?

(2)大解即是排便,为促进排便喝什么水呢?什么时候喝最好呢?

(3)为什么在热水中加了一点盐巴会缓解喉咙疼痛呢?

(4)录像二中的球衣上的白色印记是什么?是怎么出现的?

引言:录像一中可爱的长今在给韩尚宫拿水时问了三个问题,不同的水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吗?

  

(1)下腹疼痛喝什么水?

 

(2)大解即是排便,为促进排便喝什么水呢?什么时候喝最好呢? 

 

(3)为什么在热水中加了一点盐巴会缓解喉咙疼痛呢?

 

(4)录像二中的球衣上的白色印记是什么?怎么出现的? 

水进入生物体内会起什么作用?盐进入人体内,又随汗液排出,是否就只为了在体内周游一圈?那么他们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细胞中的无机物。

学生思考、讨论、争论。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可能会想到:

(1)喝开水会缓解下腹的疼痛;

(2)喝凉开水会促进大肠排便,尤其在每天一起床时,既有助于排便又可清肠胃;

(3)喝水润喉,少量盐巴又起到消炎的作用,从而缓解喉咙的疼痛;

(4)炎热的夏天,学生做运动会大量出汗,舔一舔汗是咸的,判断白色印记是盐。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一些生活小常识,学会关心他人,观察生活。

 

引出悬念,明确探究的目标。

细胞中的水

表格一: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

化合物

质量分数%

占85~90

无机盐

占1~1.5

蛋白质

占7~10

脂质

占1~2

糖类和核酸

占1~1.5

图片组1:老人与儿童、水母、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含水量的图片

[板书]小结:(1)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2)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3)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细胞中的水,那么,生物体到底需要多少水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第二段,了解水在细胞及生物体的含量,同时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对数据的解读。也是我们今后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发现数据中蕴含的规律呢?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再找出不同点,然后进行归纳。123

学生观察表格与图片,阅读课本第一段第二段了解水在细胞及生物体的含量,寻找规律性的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并回答。(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的能力。

 

传授学习方法即比较法,使同学们掌握一门解题技巧。

水的存在形式

 

 

水的作用

镜头三:在冒汽的开水壶;湍流的小溪;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

表格二:血液与心肌的比较

形态

含水量%

血液

液态

82

心肌

坚韧的固态

79

[板书]1.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

     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叫自由水。

2.水的作用: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1)维持细胞的膨胀形态;

(2)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水中(如葡萄糖);

(3)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需浸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5)运输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如血液)。

问题(1)比较血液和心肌谁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

(2)血液和心肌中的水分别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3)比较问题(1)和问题(2),判断自由水多还是结合水多新陈代谢旺盛?

(4)同体积的水和同体积的水制成的果冻放入冰箱中谁最先结冰?(学生在课外预先试验)

(5)根据问题(4)自由水多还是结合水多生物体的抗旱、抗寒、抗热能力强?

(6)农民晾晒种子与人们爱吃的烘烤的葵花籽主要失去的是什么形式的水?

图片组2 节水标识及说明;节水环保漫画。

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式存在。那们,在生物体内水是否还是以这三种形式存在呢?请同学们运用上述的比较法分析血液和心肌这组数据说明什么?

在人体中某些器官组织的含水量相似,但形态却不相同,说明生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不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段了解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从同学们的回答和所举的例子可知,同学们对于自由水的概念和作用已有很深的认识,那么结合水的作用是否等同于自由水呢?

请同学回想一下在家里打鸡蛋的情形:新鲜的鸡蛋清呈液态胶状,臭鸡蛋清相对更“稀”的液体,水状。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新鲜的鸡蛋清中的水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液态胶体,这时的水为结合水,只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而臭鸡蛋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这部分结合水释放出来,转变为自由水。

由水的作用,可知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密切的关系的主要是自由水。因此,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及水的存在形式的改变都影响着新陈代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一组问题。(见多媒体问题组2)

师生共同归纳:自由水/ 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新越旺盛,生长发育越迅速,抗旱、抗寒、抗热性能相对较弱;反之,自由水 /结合水的比值越低,新陈代新越缓慢,生长发育越迟缓,抗旱、抗寒、抗热性能相对提高。
    小结:无论是地球的生命形式,还是生命的维持和成长,都离不开水。因此,水被誉为“生命之源”也正是因为如此,饮水问题成了历代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节水刻不容缓”。

学生回答:液态、气态、固态。

学生思考、比较、分析后回答:血液和心肌的含水量相似,但形态却不相同,说明生物体内水的存在形式不同。123

学生阅读课本,提炼相关概念,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并归纳水的作用。

学生回想:新鲜的鸡蛋清和臭鸡蛋清的不同。

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

巩固应用比较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解题方法的灵活应用。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生活经验中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抽象概念(结合水)的理解。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渐次性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主动探索。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通过漫画寓教于乐,使学生掌握一些节水的环保措施。

细胞中的无机盐

无机盐的含量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无机盐作用

表格三: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运动员饮料中化学成分含量(课本34页,略)

问题
(1)细胞中无机盐的含量是多少?
(2)运动员饮料中那些成分是无机盐,多以什么形式存在?
(3)无机盐进入人体内又有什么作用呢?

镜头四:播放视频广告

广告一: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

广告二:高钙片,一片顶两片!

广告三:娃哈哈ad钙奶我爱喝!

广告四:健康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

[板书]小结:

1无机盐的含量最少,仅占1%~1.5%

2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3作用(1)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3)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量,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细胞中的无机物除了水就是无机盐。请同学们分析表格,思考下列问题(见问题组3)。

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些广告,请问,上面的广告中提到了那些无机盐?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35页蛋白质分子和叶绿素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思考和讨论:(1)缺铁为什么会导致贫血呢?(2)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吗?为什么?
从上组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前面同学们说的钙的作用主要指的是沉积在骨骼中的钙,而一些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血液中,如果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等现象。这类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另外,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量,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请问运动员的饮料中为什么有多种无机盐?

 

学生先分析表格,再阅读课本,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答案略。关于无机盐的作用学生会有所疑惑。

学生可能会回答:缺铁会导致贫血;钙是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缺碘会导致粗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等。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运动员运动时会大量流汗排出的无机盐,这时除补充水外还要补充无机盐,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和酸碱平衡。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验的能力。

关于无机盐的作用较难理解,通过列举人体生活与健康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认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 堂

巩 固

 

 

 

展示课堂练习(根据时间练习)。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教材课后习题及旁兰思考题。

多媒体中的课堂练习(根据时间而定)。

总结: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在活细胞中是不断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的,这样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巩固新知识。

使学生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78.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