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三禁止生物武器教案】禁止生物武器教案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疏导引导
  1.了解生物武器的历史及危害
二战中,日军组建的731部队和100部队,研制了大量的生物武器,并在中国的领土上使用这些武器,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生物武器的威胁和人类的态度
(1)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生物武器可能像一阵烟雾或像一包粉末,也可能是一群老鼠或苍蝇,病毒病原体通过空气、食物,甚至皮肤等渠道侵入人、畜体内,迅速或缓慢致死,也可大规模毁伤农作物。生物武器与其他武器的区别是拥有生命力,能够在宿主体内繁殖,并随宿主移动散布到不同地方。
(2)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坚决禁止生物武器,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立场,然后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关于生物武器,必须形成明确的立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物武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都将对受害国的民众,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造成极度的恐慌和致死危害。
(3)转基因技术制造生物武器,由于受害人第一次接触,危害更大,会造成大面积传染病,无药可治,致使受害国一切活动瘫痪。
3.《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此公约于1972年4月10日由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发起,我国于1984年11月15日加入此公约。
活学巧用
【例1】 下列哪种生物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
a.伤寒杆菌       b.炭疽杆菌
c.乳酸菌    d.天花病毒
解题提示:生物武器必须是能致病的细菌、病毒或生化毒剂等。乳酸菌是一种非致病菌,因此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答案:c
【例2】 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  )
①直接传播 ②食物传播 ③生活必需品传播 ④施用者人体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题提示: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有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
答案:c
【例3】 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解题提示:肉毒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活在土壤、湖水、河水及动物的排泄物内。本菌会分泌毒素,属于毒素型食品中毒,肉毒杆菌毒素是世界上已知最毒的毒素之一。0.01 mg的毒素就可以使人致死。其原理是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答案:a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076.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