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比较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程标准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

 3、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4、思考: 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

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虽然掠夺是暴力和血腥的,但从客观上讲,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方资本主义在兴起阶段就像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苗,而西方殖民者在海外掠夺的黄金和白银等巨额财富就像阳光、水分和养料。从客观上讲,没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5、思考:从新航路开辟中分析西方对待陌生世界和事物的态度。

    从以新航路开辟为代表的西方全球扩张的浪潮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西方是一个有着极度迫切需求的世界。他们的需求和对陌生世界以及财富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了西方社会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由此,西方迅速崛起超过东方,主宰世界。这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因。12

三、阅读课本45—46页,完成46页“动手做一做”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船只数量

200多艘

3——17艘

船只大小

长151.8宽61.6米

长24.5宽6米

携带的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

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

随行人员数量

最多时达到27800人

最多1000多人

1、思考: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远超西方。)

2、材料展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元代外国旅行者的描述、郑和宝船图片

思考:从上述的材料看,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先进、国力强盛,居世界前列的泱泱大国。同时,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中国是一个极度开放进取的社会。)

3、三段文字材料:

●“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思考: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日见落后,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

4、材料:八国联军侵华图片,辛丑条约签订

思考:从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史实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5、●图片:30年代的上海与现在上海的景象比较。

材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位次表

●改革开放20几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教、文化、技术、军事等全方位的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文明大国。

●思考:民族在困境中反思,在逆境中奋起的事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善于发现不足,善于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接受新事物。积极进取、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个人的成功其实也是为国家发展出力。)

五、课后反思: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77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