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_红军不怕远征难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课题: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注释:黑体字为重点内容;普通字体为识记内容;斜体字为非重点内容,了解即可
学习过程
一、 复习指导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二、自学指导
布置学生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 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独立完成以下填空。
1、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 和 等人的指挥错误,红军第 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2)开始: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 进军,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红军采取毛泽东的建议,向贵州前进,渡过 ,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
2、遵义会议:
时间 :
地点:
内容:
意义: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翻过 ——通过 ——进入 。
4、两次会师: 年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补充:查阅地图,了解长征由多只红军队伍进行,最重要的是红一、红二和红四三支部队。
5、意义:
6、活动与探究:查找地图
⑴、在地图上找出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并做好标记?
⑵、依据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了什么事?
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河流。
河流 事件或作用
⑶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⑷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
三、教师点拨
1、遵义会议在1935年召开,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XX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XX年。1234
2、比较这前XX年与后XX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
前XX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XX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四、巩固练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⑴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的?
⑵写出该事件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⑶该事件的转折点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⑷“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⑸该事件的结果怎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⑹结合本诗及对该事件的认识,谈谈你收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五、课后反思:
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 序号:16
年级:七年级 课型:新 一审: 二审:
主备人:沈洪晓 李志磊 备课时间: 10.28 上课时间: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一)预习案
1、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 和 等人的指挥错误,红军第 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2)开始: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红军采取毛泽东的建议,向贵州前进,渡过 ,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
2、遵义会议:
时间 : 地点:
内容:
1234
意义: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翻过 ——通过 ——进入 。
4、两次会师: 年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导学案
1、活动与探究:查找地图
⑴、在地图上找出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并做好标记?
⑵、依据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了什么事?
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河流。
河流 事件或作用
⑶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至少两个)1234
⑷查阅地图,了解长征由多只红军队伍进行,最重要的是哪三只支部队?
(5)大家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
(三)练习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⑴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的?
⑵写出该事件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⑶该事件的转折点和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⑷“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⑸该事件的结果怎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⑹结合本诗及对该事件的认识,谈谈你收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学后小记(课后反思):
1234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64145.html
-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_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
-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中法战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的活动,联系他在边疆危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19世纪中后...
-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详细阅读
一、 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
-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课本内容_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教师寄语: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掌握抗美援朝斗争的结果,知道司令员彭德怀的英明指挥,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2、通过对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
-
【人类的形成过程】人类的形成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
-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第6课(学案)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详细阅读
【课程导入】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到了50年代末期,我国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你能说出这种思想带来的危害吗?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
-
[第15课北伐战争]第12课北伐战争详细阅读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1 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 总 司令的是( ) a 蒋介石 b 叶挺 c.冯玉祥 d 廖仲恺 2 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 ) a 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 b 抢夺地盘和政权 c 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评课|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详细阅读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二、自学导读题:1、战争爆发--------19...
-
【第一单元自测题答案】第一单元自测题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 中共八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 通过了《共同纲领》②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