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第18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在上海签署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日两国建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比如,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培养学生表述的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的历史史实。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讲述,通过阅读史料和观看录像等形式,初步形成表达历史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分析得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3)通过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相关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分析】落实教学过程,通过观看录像这个直观的活动,使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出现的新局面;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认识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为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经过努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宜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间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找出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等,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都得到提高。模式为:分组合作—角色确定—观点交流—评比归纳。
2.采用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更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了求知欲。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观点展现—建设性意见—相互交流—归纳小结。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来展开,我们可以分成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课外资料,结合教科书内容,自主总结;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的内容,让学生观看录像,用直观的音像资料创设情境,获得感性认识;改革开放以后的内容,通过学生扮演小记者的活动,巩固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12345
本课教学流程图:
【说明】框架中的“拓展”是指知识内容的拓展,通过广泛收集外交事业的成就的资料,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思维的创新能力;框架中的“链接”是指通过找出在世界上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发现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激趣引入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1971年7月15日,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了一篇公告,这篇不到200字的公告一发表,就震动了整个世界,一篇短短的公告竞有这样大的影响!画外音响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可以引发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愿闻其详”。引入新课。
方法2
忆旧导新法
回忆上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得出“新中国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的结论,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学生回忆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然后教师总结,关键是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引入新课。
方法3
情境引入法
XX年是尼克松访华30周年,有这样的一篇报道:尼克松之女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再次来到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一个纪念尼克松访华30周年展览。在展览现场,一场穿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使人们回想起尼克松改变中美关系进程的破冰之旅,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等历史人物的伟大风采于谈笑间再现。尼克松改变中美关系进程的破冰之旅是什么呢?引入新课。
方法4
图片引入
多媒体出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画外音响起:“周恩来站在舷梯脚前,在寒风中没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盖不住他的瘦弱。我们下梯走到快一半时他开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向他走去并伸出我的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我被介绍给所有中国官员,然后站在周恩来的左边,此时军乐队演奏两国国歌。在共产党中国心脏的刮风的跑道上,《星条旗歌》在我听来从来没有这么激动人心。”创设情境,由此导入新课。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节的重点是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一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结合有关图文资料,找出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答记者问”活动,或通过五分钟话剧,让学生了解我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情况,以及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活动内容1
师: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一起来探究从拒绝到主动握手的原因。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活动指导:
第一步,同学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准备发言。
第二步,各组同学分别阐述讨论结果,共同探究原因,教师帮助整合。12345
第三步,针对今天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四步,同学相互交流,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提高认知水平。
生:新中国初期(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生: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
生: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我国外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生: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两国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中美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利益,为维护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只要中方和美方加强交流,遵守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就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生:双方应当把中美关系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虑,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能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师:同学们的分析探究能力不错,尤其是第二小组的表现非常好。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20多年。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了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评析】
此案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的助手和服务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历史分析能力。
活动内容2
“答记者问”活动
师: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的情况我相信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或访问家人的形式已经了解了很多,我相信你们比我知道的还多,现在我们师生共同参与“答记者问”活动。(要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体验、去合作、去探究。每组成员均担任一定的职务,有小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噪音控制员、发言人等。指导学生设计一些采访的问题,学习一些采访工具的使用方法,当小记者采访时,要做访问记录。)
生:鼓掌(很兴奋)
师:我邀请3名学生和我一起扮演来自不同报社的记者,除此之外的全体同学扮演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等待采访。
生:(3名学生快速地走上讲台)
(师生稍做准备)
记者1:apec的全称是什么?它的英文名称是什么?
发言人: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记者2:apec这一组织是什么时间成立的?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个成员?
发言人:1989年;21个。
记者3:中国是在哪一年加入这个组织的?
发言人:1991年。
记者4:XX年apec会议是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举行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发言人:上海;“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记者1:能不能说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发言人: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多边外交活动。
记者2:apec的成员数不到全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1/10,但其经济实力占世界的一半,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发言人:因为这一组织的成员数虽然不到全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1/10,但是其成员大多数是大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等)或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12345
发言人:apec加强了亚太区域国家与地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它们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对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发言人:apec人口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5%,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总数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55%,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46%。
记者3:你知道这次会议领导人的着装是什么?
发言人:中国唐装。
记者1:都有哪些成员?中国何时加入的?
记者2:宗旨和目标是什么?
记者3:有哪些组织机构参与?
记者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始于何时?
【评析】
此案例重在学生的参与过程,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活动内容3
五分钟话剧“小球带动大球”
活动准备:
1.各小组收集和整理小球带动大球的资料;
2.确定主要角色有中方代表、美方代表、其他代表。
活动过程:(时间:5分钟)
美方代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我们应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方代表: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
其他代表:听说中国主席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种“乒乓外交”方式已经轰动了世界。看来中国的国际地位的确在不断提高,连美国也不能等闲视之,我国也应该加强同中国的联系。
活动评价:
选出本次小活动的最佳演员。
六、教学拓展
拓展专题
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很多,学生可以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拓展,与最近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比如,中国XX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XX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等,本课的拓展可以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探究主题。
链接专题
在地图上找出与我国建交的主要国家和建交时间,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取得成就的原因。
一、分组找出与我国建交的主要国家
1.找出与周边邻国的建交情况;
2.找出与西方世界许多国家的建交情况;
3.找出与亚非拉国家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
4.把与我国建交的主要国家的名称和时间写在小纸片上;
5.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来;
6.共同分析原因。
二、开放性例题与分析
1.知识擂台
对中美关系发展历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b.美国挑起侵朝战争,并出兵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c.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d.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是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
(答案:a)
例题分析:注意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情况。通过中美关系的史实及我国的外交会议可以判断a项错误。
2.图说历史
请看“历史性的握手”图片(该图片内容为尼克松访华,下飞机时向迎接他的周恩来总理伸出手来欲与之握手),结合所学知识和当今时事,回答下列问题:
(1)尼克松访华,按照外交礼节的惯例应由迎接方先伸出手来表示欢迎,为什么首次访华的尼克松总统反而主动地先伸出手来呢?12345
(2)“因此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舷梯的最后一级向他(指周轻快走来)走去时,就主动伸出了我的手。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领导者》)
你认为“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什么?中国当时的外交局面如何?
(3)谈谈你对“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这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当时两国的共同要求是什么?并概括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当今时事,你能列举几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在我国台湾问题上的表现吗?
答案:(1)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认识到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想改善中美关系。所以尼克松才会与周恩来主动握手。
(2)握手的真实含义是“和解”,并结束了对中国的对抗。
(3)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当时两国的共同要求是:改善中美关系。
(4)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现在又支持台湾的“xx分子”搞独立,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64149.html
-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_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
-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中法战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的活动,联系他在边疆危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19世纪中后...
-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详细阅读
一、 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
-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课本内容_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教师寄语: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掌握抗美援朝斗争的结果,知道司令员彭德怀的英明指挥,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2、通过对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
-
【人类的形成过程】人类的形成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
-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第6课(学案)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详细阅读
【课程导入】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到了50年代末期,我国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你能说出这种思想带来的危害吗?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
-
[第15课北伐战争]第12课北伐战争详细阅读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1 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 总 司令的是( ) a 蒋介石 b 叶挺 c.冯玉祥 d 廖仲恺 2 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 ) a 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 b 抢夺地盘和政权 c 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评课|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详细阅读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二、自学导读题:1、战争爆发--------19...
-
【第一单元自测题答案】第一单元自测题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 中共八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 通过了《共同纲领》②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