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课程导入】
 
平型关战役中的115师指挥部
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那么,你能说说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
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会场
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一下上面的问题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概况 意义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2.请根据你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讲讲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抵抗日军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3.“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中共七大会场在延安清凉山下)这是陈毅在七大闭幕时写的一首诗。你能说说诗中的含义吗?
4.曾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最后却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你能说说日本投降的原因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贺龙
2.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东北
二、连线题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1945年4月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8月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9月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
1938年春百团大战
三、材料解析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资料下载】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主要是在国民党内,存在悲观的“亡国论”和轻敌的“速胜论”。“亡国论”者认为,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在战争中必定失败。台儿庄战役后,“速胜论”在国民党内迅速抬头,认为中国可以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5~6月,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著名演讲,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战略思想。1234567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个帝国主义的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抗战要走一段艰难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毛泽东还指出,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高度,广泛开展人民战争。
《论持久战》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预见到了战争的发展进程,正确地指出了中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坚定了全国军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抗日战争大事记
1937年8月,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共4.6万人。改编后,八路军相继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8~11月,淞沪会战。这次会战虽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8年1~6月,徐州会战。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取了时间。
1938年8~10月,武汉会战。这是抗战以来,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此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11月,在河北涞源黄土岭战役中,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陆军中将)被八路军击毙。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击毙的最高日军将领。
1940年5月,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这是在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时牺牲。这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1944年4~12月,为了打通从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援救侵入南洋的孤立部队,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短短八个月内,国民党损失五十余万人,丢失豫、湘、桂、粤、闽等省大部分地区。
1944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战略大反攻的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
【思维拓展】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彻底改变了鸦片战争以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请结合本课所学,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四单元自测题
一、选择题 1234567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制造了(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西安事变又叫(  )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  )
a.抗日救国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4.发动西安事变的十七路军将领是(  )
a.张学良 b.杨靖宇 c.杨虎城 d.李宗仁
5.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6.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
a.吉星文、金振中 b.吉星文、佟麟阁
 c.金振中、赵登禹 d.佟麟阁、赵登禹
8.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北京
9.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人数达三十万以上的城市是(  )
a.上海 b.北京 c.重庆 d.南京
10.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八一三战役
1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
a.山西 b.河北 c.山东 d.河南
12.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太平洋战争
13.为抗日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大会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4.抗日根据地开始局部反攻是在(  )
a.1942~1943年 b.1943~1944年
c.1944~1945年 d.1945年初~1945年8月
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二、材料解析题
第四单元自测题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在中共哪一次大会上提出的?
(2)当时中国国内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3)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代表什么阶级?
(4)发表这篇文章的大会对抗日战争和中国前途有什么意义?
三、简答题
1.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2.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课程导入】
1.你知道楚汉战争中“鸿门宴”的故事吗?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又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鸿门宴”──重庆谈判。蒋介石设“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仍冒着巨大危险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呢?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
  2.你知道毛泽东的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由来吗?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为什么还坚持转战陕北?你知道西北解放军的“蘑菇”战术是怎么回事儿吗?其结果如何?1234567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
3.你知道大别山吗?它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何重要战略地位?刘邓大军是怎样挺进大别山的?有什么作用?
 
1947年8月,刘邓野战军南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假如你是当时一位有正义感的记者,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重庆谈判以让世人从中了解其真相呢?
2.下表是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该表反映了什么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的战略战术?结果如何?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和271艘舰艇、8亿多美元的剩余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有外国的接济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xkb1.com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
a.民主、自由 b.和平、民主
 c.团结、进步 d.自由、和平
2.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扶蒋反共
二、读图题
请分别给下面四幅图写出标题,并说说图片的主要内容。
   
   
【资料下载】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北依淮河,南临长江,西近武汉,东至南京。就战略地位来看,占领大别山不仅有利于人民解放军挥师南进,而且还可以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是我军进行战略机动和进军江南的必争之地。
1947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结束豫北战斗,攻克了濮阳、封丘一带。6月30日,刘邓率所部4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的西南部强渡黄河。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连续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敌人的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道路。根据中共中央的不与敌纠缠、直出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刘邓大军于8月7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
在经过几天紧急行军后,刘邓大军越过陇海线,进入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沿途少数阻击之敌后,先后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队已占据了汝南南岸。在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我军以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河工具,开始强渡汝河。刘伯承、邓小平不顾敌人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堵截,继续向前急进。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思维拓展】
下图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假如你是当时我军的指战员,你是否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地点?为什么?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1234567
【课程导入】
解放战争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那么,在战略决战阶段中,又有哪几次重要战役呢?你认识下图中的人物吗?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分别指挥了哪些战役呢?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要从东北战场打起?三大战役分别有什么特点?战果如何?
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在短短40天内就在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了,你认为除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国民党军心涣散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占领南京总统府
国民党政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什么时候垮台的?我国宝岛台湾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军将领在战略决战中的指挥艺术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你看过《大决战》《开国大典》等电影吗?其中,你最佩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哪一位指战员?他指挥的哪场战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除战略部署、军事指挥原因外,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能够一举击溃国民党军队的原因还有哪些?
2.你读过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你知道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吗?你还读过毛泽东的什么诗词?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3.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曾发生了很多大事:1842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1927年,国民党政权也建都南京;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1949年12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你能逐一讲讲这些历史事件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
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北平解放 b.武汉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二、填表题
时间 三大战役 指挥员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1948.9~
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资料下载】
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人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军的力量不断壮大。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
军事方面:从兵力对比看,经过两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能够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只有17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人上升到280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虽仍占优势,但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的缴获,已拥有大批美式现代化武器,兵种增多,攻坚能力大大提高。
政治方面:国民党因发动内战,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同时,各党派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治独裁也十分不满,国民党处境日渐孤立。而在解放区,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原先分散的多块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共产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不断扩大。1234567
经济方面: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弥补因军费支出急剧增大而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国民党政府大量印发钞票,直接造成国统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民族工商业纷纷破产,农村经济日益凋敝,人民苦难深重,民不聊生。而在解放区,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热情高涨。
北平谈判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赖以发动xx内战和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陷于土崩瓦解。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谈。1 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包括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在内的八项和谈条件,得到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拥护。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蒋介石不得不于1月21日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实际上,蒋介石是退居幕后操纵,继续玩弄“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李宗仁上台后,于22日宣称南京政府愿意在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12日,双方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交给南京政府代表团,以20日为最后签字日期。
4月20日晚,我方得到南京政府复电,不同意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再次证明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当日晚,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长江北岸,以木帆船为主要工具,开始了渡江战役。
【思维拓展】
结合下表,请你谈谈“民心向背”和革命成功的关系。
三大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
 
战役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粮食
辽沈战役 160万 13 800副 6 750辆 80万头 0.7亿斤
淮海战役 543万 305 000副 88万辆 76.7万头 9.6亿斤
平津战役 180万 20 000副 40万辆 100万头 3亿斤
 
  第五单元自测题
一、选择题
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
a.讨论停战问题 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国内和平 d.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2.下列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  )
a.坚决避免内战
 b.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5.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  )
① 南京② 武汉③ 上海④ 重庆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6.率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的是(  )
① 彭德怀② 陈毅③ 贺龙④ 刘伯承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7.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我军迅速攻下的城市是(  )
a.营口 b.长春 c.沈阳 d.锦州1234567
8.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解放的最大城市是(  )
a.济南 b.郑州 c.徐州 d.开封
9.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 淮海战役② 平津战役③ 辽沈战役④ 渡江战役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10.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
a.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二、配伍选择
① 百万雄师过大江(  )a.林彪、罗荣桓
② 三大战役(  ) b.南京解放
③ 挺进大别山(  ) c.《双十协定》
④ 重庆谈判(  ) d.刘邓大军
⑤ 辽沈战役(  )e.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三、读史有感
刘邓大军于8月7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17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八九十里,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在强渡汝河时,我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江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
第五单元自测题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怎样生动的比喻?
(2)讲讲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四、材料解析题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这句充满信心的预言是谁说的?结合《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一说“打败他”的理由。
五、史海拾贝
讲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76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