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 苏联|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2、内容:1)经济方面:工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业:p61
2)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
3.结果:改革失败,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
结果: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2、内容:先经济,后政治
3、结果: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
1、解体时间:1991年
2、解体经过:“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3、解体标志:戈尔巴乔夫下台
4、解体原因:1)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原因)
3)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4)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6)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外因)
5、解体影响:两极格局结束
四、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①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③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④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五、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或启示)?
1.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2.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是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噪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209.html
-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_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
-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中法战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的活动,联系他在边疆危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19世纪中后...
-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详细阅读
一、 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
-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课本内容_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教师寄语: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掌握抗美援朝斗争的结果,知道司令员彭德怀的英明指挥,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2、通过对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
-
【人类的形成过程】人类的形成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
-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第6课(学案)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详细阅读
【课程导入】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到了50年代末期,我国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你能说出这种思想带来的危害吗?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
-
[第15课北伐战争]第12课北伐战争详细阅读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1 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 总 司令的是( ) a 蒋介石 b 叶挺 c.冯玉祥 d 廖仲恺 2 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 ) a 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 b 抢夺地盘和政权 c 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评课|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详细阅读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二、自学导读题:1、战争爆发--------19...
-
【第一单元自测题答案】第一单元自测题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 中共八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 通过了《共同纲领》②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