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总理衙门建立的原因、职权范围及其作用;能举例说明洋务运动的内容;能分析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总理衙门建立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外交和内政,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使学生逐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可培养学生 论从史出 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总理衙门的建立;洋务运动。 三、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复习提问]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所面临的“外患”、“内忧”分别指的是什么?在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没有垮下来,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持?
[导入新课]
19世纪60年代,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导致了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
[指导阅读]
回忆旧知识,回答问题。(针对新课提出的问题引起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
插图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自然段及有关插图,了解总理衙门建立的背景、时间、主要负责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总理衙门是应外国人的要求而建立的。
[启发思考]
总理衙门的职权是什么?外国人借此能达到什么目的呢?
出示示意图,指导学生按照示意图提示的线索思考、分析问题。
对学生发言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指导讲解]
出示提示词:
1861年 咸丰帝 载淳 辅政大臣
慈禧太后 奕䜣 同治
通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垂帘听政》,了解了有关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根据教师所提示的关键词,讲述慈禧发动政变的经过和结果。
三、洋务运动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的第1、2自然段,了解顽固派与洋务派是怎样形成的?各自的主张?主要代表人物?
看书第56页,归纳要点,互相补充发言。
回答要点:时间(1861年);主要负责人(奕䜣)。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读图,充分挖掘图中的知识信息,前后桌同学可互相议论,交流发言。回答:(略)。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示意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前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借助提示词,讲述这段历史,互相补充。12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利用多种渠道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看课本第58~59页,归纳、概括回答问题。 回答要点:洋务派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的能力。)
自制
投影
片
自制
投影
片
自制
投影
片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指导阅读]
[出示表格]
表10-1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简表
时 间
目 的
阶 段
主要企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插图,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出示史料]
“闽船创自左公,沪船创自曾相,鄙人早知其不足御侮,徒添糜费,今已成事而欲善其后,不亦难乎。”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十二,页二
指导学生阅读史料,根据史料分析洋务运动由军用转向民用的原因。
看表格阅读课本第59页,分析、归纳并填写表格,一组派一个代表到前面指图讲解。回答:(略)。
(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阅读史料,分析其含义,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回答:(略)。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学习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
自制
投影
片
教材
插图
自制
投影
片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洋务派所谓“自强”的实际结果,不但没有求国家之强,反而糜费过多,难以维持,故不得不转向民用。
[启发思考]
你是怎样看这场洋务运动的?
对有见解的发言进行表扬,教师参与讨论。
[出示史料]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
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第99页
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并没有实现,但它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因此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能起到一些抵制作用。123
[启发思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政局发生了变动,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概括本课的知识要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思考问题,前后桌的同学可互相议论,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阅读史料、交流发言。
(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概括,并进行交流。
自制
投影
片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64142.html
-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_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
-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美日对台湾的侵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中法战争。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左宗棠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的活动,联系他在边疆危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19世纪中后...
-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详细阅读
一、 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
-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课本内容_第二课最可爱的人详细阅读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教师寄语: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掌握抗美援朝斗争的结果,知道司令员彭德怀的英明指挥,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2、通过对抗美援朝背景和取得胜利的...
-
【人类的形成过程】人类的形成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
-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第6课(学案)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详细阅读
【课程导入】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到了50年代末期,我国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你能说出这种思想带来的危害吗?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
-
[第15课北伐战争]第12课北伐战争详细阅读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1 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 总 司令的是( ) a 蒋介石 b 叶挺 c.冯玉祥 d 廖仲恺 2 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 ) a 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 b 抢夺地盘和政权 c 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评课|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详细阅读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二、自学导读题:1、战争爆发--------19...
-
【第一单元自测题答案】第一单元自测题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1 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 中共八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 通过了《共同纲领》②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