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电子备课稿
(中华书局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的出现。
2.《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一目为重点内容。
难点  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三、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近代中国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人们在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方面发生的变迁。
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3.学生能够走上讲台,展示并说明所搜集的有关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资料、演示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原因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示意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活 动 设计意图、学法指导与评价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大部分同学都是十四五岁的年龄,从你有记忆开始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也就是从XX年到XX年,在你的这十年的人生中,你感觉到身边生活的一些变化了吗?
 踊跃参加,争相回答:
生1:我们村的路修好了,车子行走方便多了。
生2:我们家现在用上了手机,以前装的是电话,没人在家的时候就接不到。
生3:我们家的老式彩电换成了现在 的液晶电视。
……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学习新课
   1.(多媒体展示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子目课题)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 请搜集“交通工具”组的同学展示资料。
 
同学争相展示搜集的马车、轿子、帆船和早期火车、汽车、轮船图片,以及现代磁悬浮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图片。
    (结合教材和所搜集的资料,学生基本能够答出) 通过搜集资料拓展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喜悦;
通过图片对比演示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和感受,体会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谈谈: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和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是什么?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你知道有关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内容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指点学生阅读教材中郑观应《盛事危言》关于铁路的评价,并进一步结合实例指出交通之重要)如:今天当你走在乡村中,常常可以看见“要致富,先修路”的标语;再如:随着西康铁路的开通,给安康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促进了安康旅游业的发展。 生1:鸦片战争前,整个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与帆船等。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轮船逐渐传入中国,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12345
生2:新式交通工具除了便捷、迅速的特点外,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均产生极大地影响。
生3: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生4: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并率领修建。 若学生搜集的图片不全且对比性不强,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

请其他同学对展示的资料和谈话进行评价。老师对积极参与的学生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表示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补充京张铁路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自豪感。

利用标语和西康铁路的实例与现实相联系,有利学生理解交通的影响。

 请搜集“通讯工具”组的同学展示资料。 搜集通讯工具的小组成员争相展示搜集的早期电话、打电报的图片和寻呼机、手机、电脑等图片。 通过搜集资料拓展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谈谈电报、电话最早在中国出现有什么用途?它们有什么特点?联系你的家庭实际谈谈现代通讯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从此,辽阔的中华大地,信息瞬息可通,紧急官报、重要商情再也不靠驿站传递和人力传送了。发展到今天,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一话题学生基本都有话可说,重点给学习困难生提供展示机会)
生1:电报、电话最早在中国出现是西方列强为了传递军事情报和市场信息的需要。
生2:电话、电报比我国传统的驿站传递或飞鸽传书要迅速的多,电话比电报更为直接。
生3:我妈妈说我们家在九十年代中期才有了固定电话。以前妈妈要给部队上的爸爸打电话得去邮局。
生4:我记得爸爸最早有个寻呼机,后来才有手机。不过,他的手机都换4个了。现在,我和妈妈都用小灵通,联系起来可方便了。
…… 通过学生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感受到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话可说,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体会到身边活生生的历史,感受在成功的喜悦。
请其他同学对展示的资料和谈话回答进行评价。老师对积极参与的学生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表示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总结,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过渡)近代以来,新事物的传入不仅体现在交通、通讯方面,像照相、电影、跳交谊舞等娱乐方式,报纸、出版社这样的大众传播媒体也在中国出现并迅速传播开来。下面我们就来共同了解“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

  
  
用过渡性的语言将教学内容紧密衔接,承上启下。
 

2.(多媒体展示第二子目课题)文化生活的变迁
 请搜集“老照片”组的同学展示资料。谁最想上讲台来和同学们共同分享你照片上的故事? 12345

展示搜集成果,并上台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略)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这里收集到的一些老照片,并动脑筋想想,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照片和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多媒体演示:慈禧太后、溥仪的多幅照片,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拍摄地——丰泰照相馆照片、主演谭鑫培剧照,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文明茶园等老照片。)
(在演示同时介绍照片内容。重点指出照相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关系。) 

仔细观察照片,学生们尤其对慈禧太后、溥仪等的真实形象产生浓厚兴趣。
(关于无声电影的讨论比较热烈。详略)
  (学生基本能就照片和电影出现及影响谈到以下内容)照片和电影真实地记载了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思想情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 关于报纸的出现,你了解多少?哪位将你了解的有关《申报》、商务印书馆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 (课前搜集大众传媒资料组同学积极响应,争相回答)
生1: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最早的报纸,是外国人办的外文报纸。
生2:早期的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后来才有广告、小说等。
生3:中国人自办的近代报纸中最为著名的是《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
生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至今也是中国影响力较大的出版社之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历史的真实。
   
对学生展示的情况及时给与评价、总结。对同学的表现请大家做以评价。
(过渡)随着近代文明的传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也逐渐有了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改变社会习俗。  用过渡性的语言将教学内容紧密衔接,承上启下。
3.(多媒体展示第三子目课题)社会习俗的变化
    请搜集“社会习俗的变化”组的同学请上台表演你们编写的历史短剧。(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场景) 
表演场景1:“军警为行人剪辫”
表演场景2:“孙中山和盐商”
表演场景3:“废礼仪”“改称呼”

 通过表演使历史情景复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的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 (教师多媒体演示搜集到的照片:军警为行人剪辫、中山装、西服、旗袍、西式裙装、女学生装、小脚、绣花鞋) 学生仔细观看。体会、理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用大量的历史照片演示既真实、又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谈谈,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社会习俗颁布了哪些法令?
  
 
    你们能从礼仪和称谓上的变化体会到什么?社会习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快的变化吗?12345
 (结合教材,学生基本能答出)
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同时,还废止了跪拜、作揖、请安、拱手等清代的通行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在称呼上也取消了“大人”“老爷”之称,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通过这种礼仪和称谓的变化,我们体会到了由等级差异到人格平等的变化,理解了废除陋习的必要。然而,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现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一些陋习,同学们应该为克服陋习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同学们经过自身的表演、阅读、领悟,都深有体会。
自我测评:
类别 内容 意义
交通工具的革新  
通讯工具的革新  
影像手段的出现  
大众传媒的传播  
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测评,师生互相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
同学之间可以就表格内容的填写情况互相评价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近代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些变化,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说的好!近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我们今天相比较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还有谁想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体会?
    (针对生4的提问)
这个问题问的好!大家可以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来好好讨论一下。(视时间长短合理引导)
   教师小结: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引进,照相、看电影、看报纸等娱乐方式、精神消费的传入,猛烈的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着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缓慢前进。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中国最早的铁路都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修建的;最早投入运营的铁路是凇沪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京张铁路,他的设计者和主持修建者是詹天佑。
生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是通过外国人传入电报、电话的。今天,我们不仅有了移动电话这样便捷的通讯工具,还可以通过电脑上网的方式聊天,改变了过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状况。
生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才知道原来我最爱看的电影也是从国外传入的。现在我家里都用数码照相机了,还有数码摄像机拍下我们快乐的时光,可以看自己的表演。现代科技发展的真快啊!
生4:老师,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活动与探究”讨论略 通过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并结合课后“活动与探究”进行小结,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对本课是否有全局的掌握;同时,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同学们可以对今天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同学之间也可以就谈话内容进行互相评价,看看谁说的最好。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给以激励性评价。视时间状况决定学生参与的多少。
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12345
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采用历史情景复现法,运用角色扮演等形式,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亲切感。通过小组搜集资料、讨论、列表、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本节教学设计也有不足之处,如:多媒体设计略显不足;学生搜集资料较多,由于课堂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的机会,等等。这将更好促使我在以后教学中去探索、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77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