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_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2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8课   辛亥革命
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请认真阅读40—41页本课内容,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二、仔细阅读课本第41—42页“武昌起义”一目,完成下面表格:
武昌起义 起义背景 
  
 简单经过 
  
 起义影响 
  
三、请认真阅读第43页课本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中华民国成立于何时何地?有什么重大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如何?有何意义?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对于三民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查资料,问老师)?

2.中华民国政权与清朝政权有何不同?

【归纳整理】本课可以概括为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结果三个阶段,请说出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意义。(列举孙中山先生的主要事迹。任做一题)

【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XX•福建莆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江西南昌         b.湖南长沙       c.日本东京         d.英国伦敦
2.(XX•贵州贵阳)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XX•江苏扬州)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
a.驱除鞋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XX•福建福州)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5.(XX•江苏徐州)XX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3456789
6.(XX•湖北鄂州)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7.(XX•江苏淮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8.(XX•成都中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材料分析
    (1)“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2)“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3)“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是那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针对这三种思想,我国当时兴起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自主学习】
        新  文  化  运  动 背景 
 标志 
 阵地 
 内容及口号 
 意义 
一、请认真阅读第45—46页第一目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二、快速通读教材,或者听老师讲故事,完成下面问题:
     陈独秀:创办《        》,掀起新文化运动;后明确提出“            ”的口号。
     胡适:发表《            》,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发表《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扯出这两面旗帜的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两个口号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具有什么性质?

2.你怎样认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归纳整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XX•湖北鄂州)19XX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123456789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
2.(XX•湖北孝感)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3.(XX•福建泉州)19XX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右图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4.(XX•山东青岛)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5.(XX•湖北襄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中外纪闻》     b.《民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6.(XX•湖南岳阳)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7.(XX•广东汕头)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XX•湖南湘潭)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9.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和图片,用下划线或圆圈将文字材料中的4 处错误标出并改正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的袁世凯,宣扬君主制,诋毁共和制,定孔教为国教。针对当时杜会上出现的尊孔复古逆流,1915 年,李大钊在上海创办了右图杂志,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这个杂志的诞生,标志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自由平等,反对个人崇拜;提倡科学,反对尊孔敬孔;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捉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23456789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自主学习】逐目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19XX年,中国废除了沿用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制。这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痛苦懊恼。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废除科举制度?

2、结合清末新学堂(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

【归纳整理】(列举本节课的“第一”或“之最”)

【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XX•贵州铜仁)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XX•玉林中考)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3.(XX•湖北孝感)19XX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XX•滨州中考)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5.(XX•湖北荆州)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123456789
6.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XX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19XX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请回答:(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2分)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2分)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的史实;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原因。
2.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自主学习】一、阅读54—55页“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回答1—2题:
1.简单说一说照相技术的产生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2.照相摄影技术的传入与运用,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3.列举中国近代电影的两个“第一”。

二、阅读教材55—56页“剪发辫,该称呼”一目,回答4—5题:
4.图中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以后?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成为革命的标志?
被剪辫的人有的高兴很好理解,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愿意剪辫子?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

5.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更改前清官场称呼?体现了什么愿望?

三、阅读56页最后一目,回答第6题:
6.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了哪些具有新意的服饰?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分析一下,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整理】
归纳一下,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XX•江苏淮安)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出行可以乘坐飞机   b.用手机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称呼政府官员“大人”、“老爷”
2.(XX•山东东营)与右图所示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23456789
3.(XX•山东聊城)“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XX•孝感中考)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5. 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筹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决定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一】知识回顾
(1)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哪一年?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哪个省?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探究二】资料收集     以下是三位同学收集到的资料:
甲:

乙:⑤19XX年,北京普通民众“至今剪辫子者甚稀”  ⑥“自强”、“求富”
丙:⑦“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探究三】分析整理
(3)请认真分析以上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最恰当的三项填入下表相应位置,并写出结论。
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相关资料(填序号) 结论
政治方面 ④ 
经济方面  
思想观念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探究四】深入研究
(4)材料⑤对研究辛亥革命有何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五】探究体会
(5)通过以上的探究,你学到了什么历史学习的方法?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2.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63—65页“五四风雷”一目的内容,回答1—4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口号分别是什么?

2.6月5日后,斗争的中心、形式和斗争的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心(地点) 斗争主力 斗争形式
6月5日前   
6月5日后   
3.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认真阅读课本65—67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主要罢工事件有:
①                ②                      ③                 ④           
【共同探究】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归纳整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为本课做一个小结,123456789
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拓展练习】
1.(XX•江苏泰州)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这次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XX•江苏盐城)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 它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的推动
3.(XX•湖北武汉)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XX年又在这里举办了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这里”是指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4.(XX•山东滨州)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5.阅读下列材料:XX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上海,这座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请回答:(1)1842年上海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的首批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 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9世纪中后期,作为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李鸿章曾在上海先后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请你试举一例。

(3)近代中国,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与科学知识的传播,深刻影响着大众的生活。试举出一例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报纸或出版机构。

(4)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什么会议? 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5)透过世博会这个窗口,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从成功承办奥运会到成功举办世博会,你想对日新月异的中国说些什么?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本质
【自主学习】请逐目认真阅读课文,分步回答下列问题:

【共同探究】1.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2.北伐军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歼灭了吴佩孚、
孙传芳的主力,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归纳整理】
 国民革命的前提 国民革命的发展 国民革命的高潮 国民革命的转折   国民革命的失败
时间     
事件     
【拓展练习】
1.(XX•福建泉州)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右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国共合作的产物     b.蒋介石担任校长123456789
c.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d.1949年底迁到台湾,1975年在大陆招生
2.(XX•山东聊城)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3.(XX•河北)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XX•江苏常州)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
4.(XX•湖南湘潭)下列哪项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
a.张作霖       b.吴佩孚         c.孙传芳          d.袁世凯
5.(XX•安徽中考)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
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6.(XX•河南中考)之所以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a.蒋介石建立了反动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人
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7.1924年,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进行了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
的国民大革命。其来势汹涌,似滚滚洪流。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1)国民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国民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2)它是怎样失败的?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依据是什么?

(3)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弘扬长征精神。
【自主学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5—76页课文,完成“八一南昌起义”的有关问题:

仔细看教材76—77页内容,完成“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有关问题: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7—79页课文,完成“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问题:

【共同探究】  123456789
1.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起义胜利后,部队为什么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2.井冈山为什么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归纳整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为本课做一个小结,
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拓展练习】
1.(XX•山东聊城)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XX•安徽芜湖)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群众基础好
④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XX•山东潍坊)右图“红军临时借谷证”是“军民一家人,鱼水情意深”的真实写照。它出现在
a.工农红军创建时期    b.八路军抗击日寇时期
c.解放军战略反攻时期  d.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
4.(XX•四川巴中)“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XX•广西贵港)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6.阅读诗词,请回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2个)

(4)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称为什么?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主备人:实验中学游潘英                 参与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依次阅读教材三目的内容,分别回答下列3个问题: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96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