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部编】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10-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回顾上个单元: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在探索前期,制订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在八大上对国内矛盾做了正确的分析,但是在探索的后期,由于左倾错误这把火越烧越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由谁错误发动的啊?毛泽东1966年,被哪两个xx集团利用?江青林彪,什么时候结束的?1976年结束,文革结束以后,党,国家,人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在这个转折期,党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家先把这一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两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然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是怎么做的?大家快速阅读第一段内容(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两个凡是的方针错在哪里?是不是老师讲的话都是正确的,老师的指示你们都要遵循?不是,那你们应该怎么做啊?要批判,不能盲目跟从,搞个人崇拜,同样道理,两个凡是是文革的继续,是错误的。
在文革后期,人们已经看到文革是错误的,犯了错就要改,但是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仍然坚持两个凡是这种错误的观点,一时间,云雾笼罩人们心头,我们的行动指南到底是什么?使全国的工作出现了徘徊的局面。在这迷茫时刻,有一篇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是一篇什么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这篇文章的发表,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由于观点尖锐,不敢发表。但是因为良知和责任,他毅然把文章发到《光明日报》,编辑一看,非同小可,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要亲自和他谈!”当作者来到北京,胡乔木握住他的手,好半天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们这时候太需要这样一篇文章了!”然后商量组织一个编委会,一字字修改,最后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头版头条发表,题目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与当时的两个凡是的方针相冲突,对真理的标准有了疑惑
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什么讨论?(197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华国锋等少数人反对文章的观点,横加指责和压制。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和部分省市的某些负责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表态”、“不卷入”,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通过这场讨论,人们得出了什么结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2
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先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做了一个《解放……..》的重要讲话,(学生读讲话的内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g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时间?地点?这次会议有哪些内容?(大家齐声朗读,解释第二条,结合公报,改革开放改革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h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历史意义?1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大家注意这是建国以来的转折,在建国以前还有一次转折,是哪次会议?遵义会议,大家要分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
 
为什么说是转折?1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家注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做了哪些贡献?1恢复高考制度,2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3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二、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我们知道,文革中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吸取文革中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表现在哪两方面?一,平反冤假错案,都为谁平反了?(刘少奇,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受株连的人),平反冤假错案有什么作用?()二,完善法制建设,颁布了哪些法律?回顾54年宪法,举例说明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者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总结: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后,面临着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还是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样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应时代的召唤而走到中国政治前台的邓小平,深入思考和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对中国的国情及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方位进行了科学分析,纠正了过去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失误,并对国际上战争与和平的态势进行了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迈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也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和平发展的标志。通过这次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前提和起点。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17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