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_积极探索和推行有效的班级工作新途径

杂文收录 2025-09-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张上明 [原创]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而又富有诸多创造性的育人工作。在这块实验田里,不少教育工作者曾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目标管理法、典型示范法、以身作则法、环境陶冶法、情感渗透法等等等等。这些方法不仅在过去成为不少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法宝,就是在现在也仍然成为班主任们所常用常新的举措。

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时代在日新月异。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样曾预言;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成为必然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是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是东、西方文化激荡、融合的世纪,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转摘自(人民教育》2001.2期《站在人海口

的畅想)一文)在新的迅猛发展的时代的影响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意料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班级工作新途径,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把准学生的脉搏,成为真正的“人师”。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我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努力地探索和推行了一些的班级工作方法。

一、设立“班主任信箱”。北京西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丁榕曾对学生做过一次有关师生关系的问卷调查:33.2%的学生希望能和老师关系和谐;47.7%的学生希望老师少些批评和指责,多些表扬和鼓励;53.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重视自己,能多和老师在一起;50.3%的学生在遇到挫折后,想和老师倾吐心里话。但是,学生见到老师紧张的有55.4%;见到老师恐惧的有22.1%;见到老师反感的有20.9%。(摘自<人民教育》1997.4期《满腔热血铸童心)一文)这一组数据曾引起我的深深思考:怎样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怎样才能使班主任更多地了解学生,以做到对学生教育的对症下药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想到用“信”的方式的沟通,而且很快这种方式在我头脑中成熟起来。不久“班主任信箱’’出现在我所教班级的教室里,成为我和学生心灵交汇的枢纽。

我告诉学生,给班主任的信中可以毫无顾忌,无所不谈。既可以反映班上同学的情况,也可以倾吐自己的心理话,还可对班级工作大胆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信既可留名也可不留,完全自愿。

对于收到的信我会及时进行处理,需及时回复的会马上回复,需公开答复的则选择恰当的时机,而对于其中的合理化建议我则会及时:采纳,并应用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信箱”挂出以后,仅我在任初一一个多学期的时间里就收到学生“来信”两百多

封。其中有学生对我工作的评价,有学生烦恼和委屈的倾诉,也有学生对同学中不良现象的揭发,还有学生对班级的合理化要求和意见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我对给老师写“信”的学生大加赞赏,极力渲染他们的“信”的作用。我还在班上设立“班级金点子奖”,对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的同学给予奖励。在上期中,我班就有一个名叫谢芳琦的女同学因提出班级设立“废纸收集箱’’的建议,荣获“班级金点子奖”。

通过设立“班主任信箱”,我班学生增强了“主人 翁”的观念,变得对斑级的事情更为关注了。我也感到对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得更为清晰具体,与学生的心更贴近了。

二、组编《班级周报》

编写《班级日报》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早就提出的一项成功的班级工作经验。但在具体的班级工作中,有不少的班主任老师对此未能引起重视。一则学生负担较重,编写《班级日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二则班级办“日报”也显得繁琐,往往会因材料不足将其办成了内容上的“抄”报,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起多大作用。

经过反复斟酌,我将《班级日报》中的“日”改为了“周”,让班级办起了《班级周报》,这样既可减轻学 生的负担,增强学生对“报纸”的新鲜感,又可通过办 报,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此作为班级素质教育的—种有效的辅助措施。

为了真正发挥《班级周报》的作用,把它办好、出班级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我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从全班几十人中选出了5个有这方面能力的负责人,负责报纸的具体筹划、组稿、编写等工作,其他愿意参加的也作为班报的撰稿人或记者。我还和小编辑们讨论了班报的主要栏目,如“班级通讯”(主要以人物通讯的形式介绍一个优秀人物)、“光荣榜”

(表扬班上一周之类的各方面的积极分子)、“同学寄语”(每次刊登5—10名同学对班级的一句赠言)、“班级秩事”等等的设立。

从全班办报的情况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办出的《班级周报》也令人耳目一新,充分显示出了学生的杰出才能。同时,报纸对班级的激励作用也显而易见。

三、办好“班级宣讲台”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的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仅仅靠制度,靠纪律去约束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不现实的。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理要想学生心灵上多一些美德,就必须选择一些这样

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上播种。因而,我在班上专门设定了这样一个时间,并取名“班级宣讲台”(每天读报前的10分钟预备)。

在这个时间里,由我或某个学生选取一些对全班有鼓舞、激励作用的文章。或优秀人物的事迹或富有人生哲理的美文等来读,使学生每天受到一次心灵的薰陶,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人曾这样谈读书之妙:“饥,读之能当肉;寒,读之能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当金石琴瑟。”通过办好“班级宜讲台”,不仅使我班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得到提高,而且使班集体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学生的能力也相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以上是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一些尝试。经过自己和全班同学的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所带的长10班班风良好,学生从未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在学校举行的“12·9”歌咏比赛和冬季环城长跑中均获年级第一名,在年级广播操赛中也取得团体操第二、指挥第一的好成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成绩也较为突出。去年下期,我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他的话给我们道出了教与学的真谛。也正是陶先生的话激励了我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不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我愿与广大同仁共勉,继续努力在班主任工作的园地里耕耘,为培育新世纪的接班人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0.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56.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