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中考现代文阅读分析及复习方略

杂文收录 2025-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离中考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了。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略。有人认为阅读关键在练,于是以铺天盖地的阅读材料为复习重点,搞题海战术。然则收效甚微。我认为现代文阅读复习一定要体现针对性,指导性。即针对考试重点,有目的的进行系统复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体现指导作用。让学生知道所以然,切忌一味做题,讲题,改题。下面我主要从应对方略进行阐述:

从近几年中考结果看,考生阅读得分不高,阅读能力较差。分析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阅读文章总是匆匆忙忙,大略浏览,不求甚解。答题是不回到原文,整体感知,机械地在某一段落抄选内容。

2.              缺乏解读文章的能力。不能从文章提炼观点,体会不到作者的价值取向,态度倾向,不知抓取关键词,阅读浮于表层,很难深入。

3.              缺乏一定表达能力。主观表达思路模糊,层次凌乱,答非所问。如要点是三方面,部分考生只就其一罗嗦或笼统杂糅。语言表达能力差,组织句子能力欠缺。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症下药,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训练:

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关键在“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仔细推敲,认真揣摩,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先整体感知,再各个击破。从初二我尝试阅读改革,推行“五步阅读法”,经过实践,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积极作用。可在中考阅读复习时采用。五步阅读包括略读,读题干,精读,答题,整体评价。

如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特征,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都应在略读完成;第二步读题干。有的题干要求从整体上抽象把握,有的只要求从内容上说明。这时读清读懂题干就显得尤为重要。读题干要特别关注限定性词语及隐含意义。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捕捉题干中的信息点。读题干表面迟延时间,实则是提高了答题效率,节省了时间;第三步精读。在前面的铺垫下开始有效果的精读。此时要读懂读透读化。对某些难理解的词句应反复读。同时结合题干印象,对于题目有关的语段重点读,并在旁做标记,以便答题时迅速找到。另外,多注意中心句,关键词,有特定含义的语句,抒情议论语段,它们是你答题的启示;第四步答题。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及题干要求,不可望文生义,机械解读。语言上切忌大话,空话,套话,废话;第五步整体评价。即做完题后再整体核查一下,看有无疏漏之处。这一步可跳出文段,从另一脚度思考,防止犯一些“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

“五步阅读”旨在培养阅读习惯,纠正部分学生粗读浅答的毛病。模式最好采用当堂集中训练。开始可能觉得麻烦,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质的飞跃。

2.              针对考核要点,专项训练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训练应覆盖“整体感知,理解文中词句,概括段意中心,把握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领会作者观点态度感情,就文章内容及写法提出见解,初步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形象,赏析优美文段。”

“整体感知”是阅读能力考查重点,重点考查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感受情感倾向,记叙文应侧重体裁,线索,要素训练;说明文侧重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结构训练;议论文侧重三要素训练。

 “语句理解”重点在文中含义的解释说明,结合语境,上下文答题。要训练学生分析关键语句在前后连贯,承上启下方面作用的能力。

“概括段落大意中心”。要善于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点,语言应简练准确,对中心概括要深入揭示内容,不可就事论事,浮于表面。

“表达方式和协作特点”要注意在不同文体里表达方式不是唯一,有时会综合运用。写作特点侧重训练语言特色,结构特点,表达技巧的概括。

“领会作者态度观点情感”。议论性文字中观点就是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记叙文中观点多是文中议论部分体现的倾向。作者态度是他的情感趋向,表现为好憎,肯定与否定等形式。把握作者情感应注意抒情文字,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强烈直接的表达方式。当然有些文章的情感表现比较含蓄,深沉,这就需要你准确识别不同的情感类型和程度了。

“表达见解”针对内容有中心,议论的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记叙的评论,感想等。针对写法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思路,语言修辞。此类题开放性很大,答题思路可灵活多样。针对内容的要有独到见解,且言之有理有据。针对写法的有具备一定鉴赏评价能力。

“赏析作品,感受形象”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题型有语言赏析,手法理解。体会文章内容,欣赏文段美之所在等。初中生的欣赏能力较弱,教师应有意培养。可从课内引导至课外。

在平时阅读复习中如能有意强化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就有信心应对各种材料的阅读了。

3.              集中文体阅读训练

按文体特点复习阅读,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的。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阅读,小小说进行,侧重散文和说明问阅读练习。

4.              加大课外阅读量,注重积累。关注社会热点。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要知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语文。

以上几点复习备考措施是我教学中的点滴总结,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商榷,使之更趋完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0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