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

杂文收录 2025-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毋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多媒体教学课,在媒体的使用上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在一番表面的热闹之后,留下更多的是遗憾。

语文多媒体教学相对于别的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具有怎样的特质,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有"语文味儿"?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 关于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学科的适用性问题

 

在多媒体手段介入语文教学之初,有一批语文老师甚至是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多媒是否适用于语文教学?这一问题源自于一批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教学中过分的形象性,过大的教学容量,对学生思维的剥夺等等。随着语文教学多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逐渐走向纯熟,这个问题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多媒体教学正如一批斧子,在不同的人的手里发挥不同的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它的优势是为众多的教师所认同的。

 

但是,多媒体手段适用于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适用所有的语文课,每课必用,自始至终用,同样是走向了一个误区。多媒体同样有其局限性。在某些方面,这种局限性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学生的认识特点来选择媒体,恰当的融入教学,使之如黑板、粉笔一样自然。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般来说,课文的朗读、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说明性文章中的比较难懂的原理与程序的演示、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某些练习与测试等等内容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 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

 

所有批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人几乎不约而同的指向了一点:少了"语文味",语文课变得不像语文课。

 

语文多媒体教学怎样才像语文课?怎样的语文多媒体教学才算有"语文味"?

 

深圳市语文教研室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和外延有这样精辟的论述:

 

我们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 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 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

 

由此,我们提出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语文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激发师生情感,形成强烈的情感氛围

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其独特的效应,例如,教学《安塞腰鼓》,师生在激越、豪迈的安塞腰鼓声中朗读课文,师生的感情很容易就激发了出来,仿佛都置身于黄土高原的辽阔苍茫的天地中,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对课文的读解,对语言文字的旨趣的领会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2.   能使教学方式方法变得有趣味

语文教学的趣味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脱节造成的,学生的经验与所要读解的文本的意象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填补这个鸿沟,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例如,教学《爱莲说》,很多学生连莲花都没见过,又如何理解莲的"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又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很多学生根本没见过雪,又如何去体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之"妙"呢?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填补学生的这些经验图式上的空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趣味。

 

不仅如此,借助于网络手段,我们还可以很方便的组织学生的课堂竞赛等,学生相对的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性。较之于传统教学,我们无疑的获得了更多的选择。

 

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快感

多媒体教学,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传播手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多媒体的声形俱备的特点,能通过多种通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更易激发学生的审美快感。

总而言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更浓郁、更芳醇。

 

三、 让语文多媒体教学多些"语文味"

 

"语文味"不拒绝多媒体,多媒体也不是"语文味"的"杀手",明乎此,我们便可深入探究如何让语文多媒体教学多些"语文味"和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语文味"的问题。

 

1.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因素,不要破坏"语文味"

教学是一种传播,根据传播学的研究,传播过程中有所谓的"杂音",如果"杂音"一多,势必对主要信息产生干扰,造成信息的失真。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与教学主题无关步骤与材料。一般说来,一个课时的课件页面转换不能太多,宜在10个以内,页面的转换不能过快,音频、视频、动画的使用要适度,操作要简便容易,教师在使用时要熟练自然,最佳的结果是让学生不觉得教师是在使用课件。否则的话,例如,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不少老师在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时,就特别喜欢用"枪炮"、"激光"、"打印机"、"照相机"等声音效果,这些声音效果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情境,也就使"语文味"丧失殆尽。

 

2.   情境暗示

从根本上说,多媒体是为创设教学情境服务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去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一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把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通过情境去"激情"、"发辞"、"促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3.   适度直观

如果太"实"、太"直",教学便失去了"空白",语文的"味"、"韵"则尽失,因此,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留白",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语言与声像应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而不应一味强调直观,以声像来替代语言,剥夺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扼杀学生的思维。

 

4.   美感熏陶

与其它学科的课件相比,语文课件应更具屏幕美感。在构图、配色、字体、排版等方面应更为精致,声音、图片、动画等素材在恰当的基础上要尽量做到精美,让每一个页面本身就具备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注:

  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选择策略》,《教学月刊》,2003年第3期

  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16日

 刘勰《文心雕龙》

  郑有才主编《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一点通》,吉林教育出版社,第12-13页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894.html

  • 【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新课程资源

    大连世纪中学 高朋教科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致于人们常误以为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事实上,仅以教材而论,教科书也只是教材之一种。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材,卓然走进教育教学的各个场所。课程资源也可能是渗透在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被人忽视的各种因...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中考复习资料_中考复习轻松把握 文言文总复习5天计划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实践和理论800字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理论编选

    [编者按] 从某一方面讲,中考的指挥棒是高考。高考话题作文从1998年发轫,1999年形成,2000年正式命名后,中考作文也以话题作文为主了,如何在话题中写出新意,展示个性,是广大准考生关注的话题。专家的观点,认真阅读的你可就有了收获。 作文·真话·生活 刘国正 各位老师在实践中深切感到,作文不说真...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议论性散文阅读及答案】议论性散文阅读指导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1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3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整体阅读的方法】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

    梁永荣 郑留真现代文阅读活动可为理解性阅读、识记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多种形式。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内容、结构、层次、表现手法等为目的阅读, 通常为理解性阅读。目前中考、高考的阅读考查,重点也在于此。因此课堂教学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培养正确的思维取向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无疑是十...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_中考语文开放性阅读增多 教你捉住关键信息

    作者:谢琳(上海市闸北区语文教研员) 从近几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材料题材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做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有的材料关注生命与环境,有的剖析生命的价值,有的颂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有的揭示生活的哲理,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2006年上海中考|名师谈2006上海中考之变--语文复习重点

    ■阮圣桢(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语文】难度稍有下降 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值配比和难度要求不会有太大改变,难度稍有下降,这是原则。 文言文因为用三个版本的教材,考共同篇目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请留意非共同篇目,这是复习课内文言文应注意的。词句记背当中会考的肯定是名句,但描写特别好、...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四条语文课程新理念|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杨再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曾颁布过《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时隔半个世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又重新出台了。名称的“回归”,不是历史的重复,而是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重新审视自己的句子]重新审视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面已形成共识,但现实中许多做法,仍值得各界的探讨。下面,就阅读的视角、角色、空间作个探讨。 一、阅读活动中的视角定位 多年来,语文教育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 [天津中考语文题型及分值分布]天津中考语文历年题型精选:选缩写句子

    作者:姚惠莉(天津七中) 按要求缩写句子属于语言表达题型,连续三年出现在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此类试题是实行《语文新课程标准》后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既可以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又可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分析2002~2004年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这三道题,不难发现,此类试题考查的...

    发布于:2025-09-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