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新课程改革|浅谈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杂文收录 2025-09-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论文摘要:探究性是人类探索未知、征服自然、启迪智慧、求异创新的系列活动。本文就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浅谈探究性的问题。

关键词:浅谈    新课程   学习方式   
探究性是人类探索未知、征服自然、启迪智慧、求异创新的系列活动。在这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旧课程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生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如何能指望他成为高素质的人?他能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吗?
转变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意味着什么?传统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守旧性、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人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日渐消退。以语文为例:义务教育学了九年,二千七百多节语文课,语文学的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导致知识的系统性的破坏。新课程的改革重在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变守旧为创新,客体为主体,受动为能动,依赖为主动。这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外在的压迫控制力量而是发自内心自觉行为。基如此,新教材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创新性、主体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思维,学会发现,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或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亦步亦趋的紧跟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地记笔记,课下反复背笔记,这样的学生,在应试阶段可以考高分,但很少具有创新思维和发散能力。试比较一下,中国的中学生在世界上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我们的选手又得了多少多少金牌,但是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我们可曾见到一位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的意识和习惯,确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让学生把学习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思索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让教学过程 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变为倾向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新课程讲的转变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将传统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但是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重要保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他对应于传统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行为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越会学,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味同嚼蜡,在教师的教鞭驱使下,被动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只有学习的兴趣真正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习才真正成为主动的自觉行为。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都想有一块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把地球撬起来。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新课程要求为师者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在现阶段还要做好学生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化过程。随着学生独立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自然变为由被动让老师教到主动让我学。
三、独特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事物,更何况天真烂漫的学生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别于他人思考、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智慧不同,他们的学习优势、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思考方式不一样,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自然不同。传统教学方法的大锅饭、一刀切、一锅煮,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差异性决定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孔子尚且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它作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四、体验性
体验是自外而内的情感过程,它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范畴。现代的孩子受教育早,智力发展快,能力较强,但是即使是高中学生也不过十几岁,他们有感知外在世界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由童心去发现童趣,由童稚去发现童真。强调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而且要用脑想。要让学生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
五、质疑性
质疑是指对问题的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发现,没有发现就不会有创造,没有创造何来质疑?所以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以诱发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以上五个特点是探究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它们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只有真正把握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实质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904.html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

    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毋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多媒体教学课,在媒体的使用上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在一番表面的热闹之后,留下更多的是遗憾。语文多媒体教学相对于别的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具有怎样的特质,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的语文教学改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发表了深刻见解。 于漪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语文新课改的教育理念_探索语文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指出,探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此相适应的,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如何在教学过程 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1、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在各个学科...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博大胸怀的名言]以博大的胸怀种一亩田-----浅谈教师人际活动技能

    以博大的胸怀种一亩田...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走进新课程_走进新课程

    李瑞耀被专家们称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课程改革已在教育部的倡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2002年9月,华伦中学初中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我们将伴随教材的改革,在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综合实践活动...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个问题,许多语文界的老前辈做了很多比较深入细致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自己种的吃起来更香_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

    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关键词:跳出教材,角色转换,主体性,自主性,发展,创造 传统的语文教科书却往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或仅仅把课本看作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例子,甚至把好的教材定位于学习语法规范的“公式”。它追求的主要是知识价值。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3年,去年开...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创新教育议论文]创新教育浅论

    安县塔水一中 周义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的邻国日本问鼎2002年度诺贝尔奖时,人们不禁沉思:彼小国都能得奖,我泱泱大国何以堪?怅恨之余,人们再一次将焦点转向我国...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 [迟雅心理咨询怎么样]迟雅实用学习记忆法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就是向刚毕业的大学生发问,问他们一些在中学阶段曾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比如石蕊、酚酞这两种化学试剂遇酸、遇碱各变成什么颜色?结果绝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由此我们引发出一个记忆标准问题。 衡量记忆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记忆的敏捷性,二是记忆的持久性,三是记...

    发布于:2025-09-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