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孕育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要想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就必须学会阅读文言文。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语言本身的变化发展,以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与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而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因而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成了老师腻、学生烦的“困难大户”。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这种现状,让学生能够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文言文,掌握好这把打开民族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呢,关键是要导之以法、激之以趣、促之以情。
一、反复诵读,导之以法。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来看,“学会学习”已经成了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未来社会的强者,不是以力取胜者,不是捷者,而是智者。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认知派学者认为,教是“用来激活和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的安排”,学是“由于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的变化”。而经验在于积累,只有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才能真正悟出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经过数千年教学实践验证过的。不过这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逐步深入的。按照人们的习惯,阅读任何文章都要先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才能理解文章内涵。而阅读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文字障碍,疏通文意,然后才能探讨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文言文的阅读过程可以设计为“仿读—解读—悟读—品读—美读”五个步骤。其中“仿读”就是让学生先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自己模仿、试读,解决读准字音和把握语句停顿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解读”就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疏通不理解的词句;“悟读”主要是结合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师生共同分析、探讨, 研究文章主旨,这一步不求精深,只求让学生知道;“品读”就是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语句,探究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丰富的内涵,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修辞的巧妙;“美读”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力求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将文章的内涵传达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贯穿始终,居于重要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探求真知、寻求规律的鼓动者和督促者。当然,教师也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积极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探究思考,促成学生感悟创新,有所发现。在仿读、解读这两个环节中,学生自学讨论之后,教师要通过检测、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矫正补偿,同时帮助学生总结语言规律,还应该重点强化对关键句的掌握。例如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既存在着断句的困难,又是学生疏通文意的难点,同时又是把握全文主旨的关键,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为下面的品味奠定基础。而在悟读、品读这两个环节中,教师的点拨就更重要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从而促成学生深入探究。在美读中,教师应让学生们明确文言文朗读与现代文的不同,应该语气舒缓,注意停顿,要带点“文气”,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的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之以趣。
构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认知理论也认为,“教学过程 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可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还要从挖掘课文本身入手。有故事情节的,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复述,或者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有对话的,可以分角色朗读;介绍物品或描绘风景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图,然后为全班同学讲解;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或综合活动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那一种形式,都要力求多样,而且要经常变化,富有新鲜感,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公输》时,让学生通过试读,分析墨子、公输、楚王三人说话时的心理变化,并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目的的不同,细心揣摩他们说话的语气、语调,从而把握人物性格。又如《核舟记》一文,介绍的是一件工艺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核舟的示意图,并提醒同学们要仔细研究文中的说明,这样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了解文意了。在学习蒲松龄的《山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叙述山市的奇景,力求生动逼真;再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山市形成的原因,并写成小论文,在同学们中间交流。学习《荔枝图序》,让学生顺便调查调查荔枝保鲜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互动合作,促之以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是教学的动态因素,而动态因素的互动则是促成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信息互动。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合作学习则是实现多向互动的最佳形式。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且它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而且把竞争引入课堂,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由4~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在考察或测试时,以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例如,在学习字词和语句翻译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解疑释难,但是在测试中,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最后以每个成员的成绩之和来评出优胜小组。有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小组考察起来不是很方便,就可以把几个小组组合在一起,进行重新分工,以大组成绩来评判。小组的任务分配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每个成员的任务相同,不同的是每个成员的水平或特长,只有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全组才能取得好成绩;一种是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需要各自独立完成,但是只有把每个人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才有可能完成小组任务。前一种形式多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或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因为这是每个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前提。第二种形式多用于竞赛或综合实践活动中,目的是给每个小组成员的以展示的机会。
例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师范读课文之后,小组成员就开始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停顿;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一会儿的朗读比赛做准备;检测初读情况之后,组织小组成员分配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学生兴趣高涨中完成了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物性格把握;在探讨文章主旨时,可以把大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小组成员分别研究,然后交流,综合后完成这一任务;最后的诵读可以选择一段,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把几次测试的结果综合起来就是这节课小组的总得分。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
2004年3月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详细阅读
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毋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多媒体教学课,在媒体的使用上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在一番表面的热闹之后,留下更多的是遗憾。语文多媒体教学相对于别的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具有怎样的特质,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的语文教学改详细阅读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发表了深刻见解。 于漪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语文千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育要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为培...
-
语文新课改的教育理念_探索语文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详细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指出,探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此相适应的,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如何在教学过程 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详细阅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1、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在各个学科...
- 详细阅读
-
走进新课程_走进新课程详细阅读
李瑞耀被专家们称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课程改革已在教育部的倡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2002年9月,华伦中学初中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我们将伴随教材的改革,在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综合实践活动...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阅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个问题,许多语文界的老前辈做了很多比较深入细致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
-
自己种的吃起来更香_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详细阅读
自己摘桃,吃起来香-------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一关键词:跳出教材,角色转换,主体性,自主性,发展,创造 传统的语文教科书却往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或仅仅把课本看作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例子,甚至把好的教材定位于学习语法规范的“公式”。它追求的主要是知识价值。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3年,去年开...
-
[创新教育议论文]创新教育浅论详细阅读
安县塔水一中 周义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我们的邻国日本问鼎2002年度诺贝尔奖时,人们不禁沉思:彼小国都能得奖,我泱泱大国何以堪?怅恨之余,人们再一次将焦点转向我国...
-
[迟雅心理咨询怎么样]迟雅实用学习记忆法详细阅读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就是向刚毕业的大学生发问,问他们一些在中学阶段曾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比如石蕊、酚酞这两种化学试剂遇酸、遇碱各变成什么颜色?结果绝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由此我们引发出一个记忆标准问题。 衡量记忆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记忆的敏捷性,二是记忆的持久性,三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