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论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浅议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7—9年级学生推荐了文言文篇目共60篇。学生朗读、背诵这些传统名篇,不仅可以让他们记住精美的诗句和传世的箴言,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语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思维。
的确,多读、多背文言文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都会带来极大的好处,这比起记一些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背景以及给其分段分层等内容来,不知要有用多少倍。这说出了诗词识记与积累的重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记熟记住的东西,往往一辈子难以忘记。数年来,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乐意熟记一些,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努力探索了一些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效果还相当不错。
一、见缝插针,熟读成诵
我国传统教学主张语文要多诵读,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古诗词的学习,自然更应该如此。在语文课前,可以利用上课预备铃声响后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或听或读,逐步熟悉所读的诗词,直至能慢慢背出(多指短篇之类)。一般是第一次听朗读录音,以读准字音,之后在教师或科代表带领下让学生朗读。有时,朗读已经开始,而有的学生才刚进教室,或还要做课前准备而跟不上集体朗读,这也无妨。通过听别人读同样可以达到熟悉文言文的目的。这样,每周熟悉一篇是不成问题的,许多学生将文言文背出也就不是太难的事了。
如此,既不占用课堂整块的教学时间,也不加重学生负担,比较轻松地就达到了背诵的目的,也免除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苦恼。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所以精选一些文言文让学生见缝插针,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诵读,对丰富学生的积累、锻炼学生的思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长期坚持,学生初中三年下来,就能背诵文言文几十篇了。
二、激发兴趣,理解名句
在初步熟悉、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某篇文言文中名句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并说出文句。如,教师描述:在我国辽阔苍茫的大草原上,风吹过去,茂密的牧草因风吹而纷纷低下了头,使得在草丛中吃草的牛羊显露了出来。诗歌背得熟练的学生,马上能够说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然后让学生背整首诗。再如,教师启发: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身在闹市区,你会注意它吗?可是在考场上同学们写字时发出的沙沙声或笔掉在地上的轻微的声音,都会听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谁的诗句也曾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学生们就会联想到南朝梁代王籍的《童趣》中的“蝉声扰人,鸟鸣更幽”这些句子。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都是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意境而让学生说出文句来的。教师娓娓道来,学生如身临其境,读文之乐、读文之美也尽在其中了。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这样的诗句(当然是限于学过的或涉猎过的),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有的名句,可以通过告诉学生诗句所具有的内涵,来让他们说出诗句。如唐朝刘禹锡形象生动地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曹操抒发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苏轼词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等。另外,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诗句都有深刻的含义,都可让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在含义来复习巩固。这样,不仅记熟了名句,也理解了诗中所包含的意思。有的还可以由教师直接说出文章的题目、作者,让学生说出名句,并说明为什么这是名句。如此也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名句的能力。
三、展开想像,据文作画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句的意思想像出画面,然后用图画来表达诗意(学生画画的水平当然高低不一,只要能基本表达出诗意就可以,毕竟学生还不是画家)。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不同” 这两句就很有可画之意,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来据此作画,看看他们各自对文意的理解。最后,可以将好作品在教室里展出,供大家品评、观赏;有较大缺点的作品也选一些让学生们评议,找出其不足所在,分析其不足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们牢记了诗句,还锻炼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更激起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此外,利用班活动课,开展几次文言文诵读比赛也是很有好处的。比赛可以分几块进行,一是教师提出文章的题目、作者,学生分组推荐代表背整篇文言文,这是各参赛组的必答题;二是由教师尽可能生动地描述出诗词句的内容,或告诉学生诗词句所包含的意思,或报出题目、作者,让学生用抢答的形式说出诗词名句;三是将文言文改写咸现代文并诵读,然后由学生评出优劣等次。三项累计得分最高者为优胜组。这样复习古诗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更浓。
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尝试中,感到卢梭此话之真。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