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探讨合作|合作探讨,摘吃大桃——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合作探讨,摘吃大桃
——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
2002年9月,我们学校初2005级采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教书20年的我,赶上这次课改。两年来来,我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我努力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生生互动”“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实践使我认识到,合作探讨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方式之一,它不但能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使语文课成为充满活力之舞台,学生的语文知识及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和锻炼。真是合作探讨,摘吃大桃,
二 、合作探讨、协作共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讨学习,是让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或同质、或异质)分成若干小组。教学过程 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近两年来,我在语文课改上,努力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生生互动”“合作探讨”学习,为此开展一系列活动:1.游遍世界,能说会“导”。 如我在教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江山多骄”.我根据单元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及“假如我是导游”的口语交际要求。我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成导游小组,分别担任各景点的导游,带领游客(老师和同学)游览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山陵,凡尔赛宫,黄鹤楼,于园等地.当然也可以介绍国内外甚至我市的名胜古迹,并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利用电脑将要介绍的风景名胜制作成幻灯片,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直观效果。2.关注社会生活,调查小组、烹饪小组各显神通。我们语文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尝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搜集社会生活中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现象,注意街头语文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等方法。我曾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成3-5人小组,走进大街小巷,查“杀”各个商店门面招牌的错别字;八年级下册三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简单说明文中,有以“谈谈绿色食品”一题,我让学生去街上、去超市向行人、顾客、营业员调查绿色食品的消费情况;我让学生们利用寒假到周边调查我市环境保护的现状,并要求写成言之有物,有结论的调查报告。其中还有一题是“××(食品名)的制作”,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3-5人的厨艺小组,去超市去农贸市场购菜,然后烹制成熟,最后在课堂上向大家一一介绍本组这道菜的整个制作过程。最后由大家当场品尝…… 3. 辩论小组、表演小组,精彩纷呈。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们在学习上与小学时相比多了一些自信与自主,对问题的看法也更希望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希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班上因此我多次举办辩论会,让学生们分成正、反两方就美伊战争,大陆与台湾,学生是否减负等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我还在教《皇帝的新装》、《晏子使楚》、《变色龙》等课文时,要求学生们成立表演小组,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4.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对课文学习理解时,尽量让学生一起思考和寻求答案;在作文批改评讲上,我还采用了四人互评,你说我帮的评讲方式。不再是我这个老师的独家之言。
三 合作探讨,收获多多
1.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兴趣。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创作、表演,也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们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能感到学习是具有意义的。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谊色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如学生对课本有声有色声泪俱下的表演,,达到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激发了兴趣。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会格外好。
2.合作探讨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我记得在让学生们合作探讨“绿色食品”这一专题时,2班周维剑同学平时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不合群,“僵尸”是同学们根据他的性格给他取的外号。由于一次又一次必须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每次我都要求每个必须参加)使学生们认识到他也是一个令人佩服的电脑幻灯片制作的高手。每当自由组合时,周成为“抢手”组合对象。他也在这些活动中找到自信、学会了合作,与同学的关系也较以前得到善。
3、合作学习,促进互动。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们在小组学习时,由于人少,相对距离近,发言的机会多,练读的机会也多。小组讨论的气氛更是平和而热烈。就这样,他们在最佳的情景中,一起主动地学习,积极地研究,平等互助,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挥群体功能,激励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为学生开设了平等互相的学习场所和机会,创设了人人都能表现自我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之间可以更好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从而共同探索,发现新的东西。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创设一个很好的情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不仅减轻师生的负担,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极大增进了教学效果。
4、合作探讨学习,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如我让学生们利用寒假到周边调查我市环境保护的现状,并要求写成言之有物,有结论的调查报告这次活动中,吴蕊鑫和吴廷婷同学在做了大量的调查走访后,写出了长达四千多字的、有独到见解的调查报告,被我语文组校推荐到区里参加环保征文大赛。现摘录其中一段如下:“动物兴亡,匹夫有责:根据我调查小组对动物各阶层生活现状的调查及反思,特提出如下关爱动物的建议:一、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遇一事上一课,用现实教育孩子;学校召开环保课,环保教育呼唤载体;“仿效教育”利于行,从小要“食有禁忌” 二、行为角度 每个社区发展自己的家养小动物保护会,调节主人与小动物之间的矛盾;2.在市区设立动物收容所,收容被遗弃的小宠物,对它们加以照料,最后帮它们找有爱心的主人。3让动物园中的动物回到它们祖先 生活的地方,城市尽量减少动物园;4.加大“不捕杀野生动物和珍惜动物”的宣传;5 、增加动植物天然保护区,严禁借旅游观光之名去打扰动物们的宁静生活。”又有学生江陵、 艾琳琳等人合作写的《台湾问题研讨》我们的意见:中国要收复台湾谈何容易,美国虽说不同意“台独”, 但也决没有说支持中国收复台湾。台湾进行了3.20公投,中国就无法阻止,如今“陈吕”赢了,“连宋”配,当然收回就更困难了,而最好的局面也莫过于现在这种僵持的局面。我们个人认为现在的状况最好,而且邓小平曾说过:“大陆可以等100年,只要你不闹,等于你给我祖国面子,我就不理你,因为台湾已经边缘化,对它已经没有意义,它不需要靠台湾资本。”
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发挥群体探讨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学生就会在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摘吃到又又香的大桃子!
成稿于2004年9月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