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实施与讨论]谈谈实施“讨论迁移法”的课堂特点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江南中学 付智慧
内容提要: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在课堂上采用“讨论迁移法”便是变革以往课堂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变革课堂 讨论迁移法
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讨论迁移法”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理念,也就是要将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作用完全体现出来。这是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以课堂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因而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施“讨论迁移法”的课堂便是变革课堂的一种新尝试,它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
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交往行为,是以交往为媒介,以交往作为必不少的手段的。这其中师生的交入显得更为突出。师生交往的有效化课改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关系的变革。可以说,没有发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沟通。师生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从目的看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交往首先要做到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其次要互相尊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秦桧做到互相尊重。当前师生之间的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其主要表现在: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第三要彼此评判。第四要共享智识。第五要讲究实效。事实证明只有在这样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习获取的知识是“内化”了的,才是学生真正获取了的。
(二)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上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成是只是接受老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是有独特个性、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判 断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情景。教师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原封不动地“克隆”出这些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一改以前由知识走向学生,而是由学生走向知识。以往的语文课堂是以教师为主,教师问,不停的引导,然后归结出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做的便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出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或者记下老师所给的答案,不停地记,不停的背。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充当着传声筒的角色,而学生却充当着袋子的功能――一味接受。这样的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做题看问题时,往往缺少独到的见解。而实施“讨论迁移法”的课堂中,问题由老师有意识地导出,或者就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局部讨论,然后把有代表性的问题列出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在这其中,老师的身份是一个参与者,其作用是适时把同学提出的问题以及讨论结果进行及时小结,以便得出最合理的观点。
(三)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受用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不能完全把课堂当知识的“交易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能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了短文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对课堂所学作适当的迁移,先让他们从课外书中搜集一些与文中元方相似的古代人物故事,然后让他们到生活里观察,看他们身边有没有类似元方这样的人物。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有兴致地去观察,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心底里认识为人处事得当的重要性。
(四)
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运作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是动态存在,变动不居的,它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随时根据化了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的各种信息的把握,即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要改变以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一统缰化的教学策略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以学定教,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教育新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
-
小组讨论一般几人|“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详细阅读
丘小霞 新课程着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使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是把这种教学形式看成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许多人认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听课者也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新...
-
谈吐风雅打一生肖|谈 作 文 创 新 的 标 准详细阅读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创新可以说是语文创新的重头戏。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的。作文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严华银先生说:“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创新...
-
【说课常见的问题】说课中常见的三个问题探讨详细阅读
实践证明,说课不仅是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举措。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各科教学研究、教师考核和评聘工作之中。说好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思维过程,已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
中考目标励志语_目标教学法在中考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详细阅读
目标教学教学过程 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而复习则是巩固知识,提高智能和拓宽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中考复习中,语文科的知识具有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机械的重复学习或简单的找漏补缺是不能奏效的。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目标教学法”进行中考语文复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分块检测,获取信息。把整个...
-
培养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发现美详细阅读
摘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否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他们读了什么,写了什么,是否做到了发现生活的美和再现美的生活,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这项审美活动。 关键词:生活的美 感悟美 发现美 再现美 语文课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审美。记得在《新...
-
[努力工作改变自己的句子]努力工作,先改变自己详细阅读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他以年轻的肩膀挑起原本不属于他的任务。他走进贵州的大山狗吊岩,当那里的烛光摇曳生辉之际,徐本禹的灵魂也得到升华。他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毅力感动了他的学生,感动了村民,感动了当地政府,感动了山东农校,感动了中国。他的脸流淌着朴实与坚毅如磐石般。有人问他为什么放着研究生不...
-
进一步探讨合作|合作探讨,摘吃大桃——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详细阅读
合作探讨,摘吃大桃 ——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路上体会之二2002年9月,我们学校初2005级采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已教书20年的我,赶上这次课改。两年来来,我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我努力尝试在课堂...
-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详细阅读
作者:马光彦 摘要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主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它主要包括:1.审美感知力。教师要从语文入手,以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审美感知力,开掘并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艺术形式的美或生活内容的美。2.审美鉴赏力。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准确的评判力和一定的审丑能力,从而...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详细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
-
[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详细阅读
孙继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卡尔。马克思也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取探索创新。”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在这样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从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焦点。 本文就“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问题从两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