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走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误区

杂文收录 2025-09-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编者小语:

 总结经验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犯错,也能避免很多不该有的失分,仔细研读这份“来自中考阅卷现场的报告”,明了上届考生在现代文阅读答题中出现的误区,相信你对现代文阅读题的把握会更上一个台阶。

                                          湖南    罗小军

   者对2003年30个多省市的中考试题统计后发现,阅读类试题的分值一般在40-5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题的比分占70%左右。考生对这种变化适应么?答题情况如何呢?下面这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代文阅读题总分

题量

自然科学类题

散文阅读题

 

分值

人均分

分值

人均分

辽宁省

30分

12道

15分

9分

15分

7分

上海市

30分

11道

14分

9分

16分

8分

重庆市

40分

10道

21分

14分

19分

10分

(注:以上数据为2003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抽样统计结果。)

横向看:现代文阅读题中,散文类考题的得分比自然、社会类文章(一般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低。纵向看:主观题比客观题失分严重。为何看似简单的现代文阅读题,反而会让考生无所适从、失误连连呢?据各地阅卷老师反映,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阅读类考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缺乏了解。问题存在于四方面:

一、没有掌握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应试技巧,或主观臆断,或随意作答。

 阅读题的答案要尽可能在作品原文中寻找,尽量找出大家相对认可的“标准答案”。不少考生不懂这种基本要求,写出的答案不是“概括不全”,便是“不着边际”。

  安徽省2003年中考选用的是著名作家雷抒雁的散文《阳光,是一种语言》,试卷第6题问:第五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面对这道考题,有的考生无从下笔,乱扯一通;有的考生灵感大发,围绕人生的意义作长篇大论;更有甚者,引用哲学理论来论证,虽然文章写得长,文字用得美,可就是不能得分,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关键是考生忽视了命题者的本意,忽视了对原文的把握。其实,我们根据提示,将目光紧紧锁住文章第五段,是不难找出答案的:“阳光产生的美丽是短暂、虚无的意境,但是这一切对人的影响又是实实在在的(让你激动的、奋进的。)”

二、重视局部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或断章取义,或文不对题。

   确定某一词语、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往往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这样才不会出现“断章取义”、“文不对题”的问题。

  据河南省的一位阅卷老师反映,该市2003年的考生在完成中考阅读题时,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一篇题为《话说“天真”》的文章是这样收束的:

   天真有时是诗,有时是睿智,有时是幽默,有时也是洞见。

   对于天真,最妙的回答是一个七岁小孩为“天真”造句:“今天真热”。

   考题问:在作者眼中,天真到底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文章前面的内容都忽视了,只是不假思索地将结尾的这两段话照抄过来,这种做法显然不妥。其实,只要综观全文,可以很快从文章四个自然段里分别找出作者对天真的看法:

  ①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②天真接近无邪,无不洁之念;③天真是“真”由“天”而出,它得乎天性,不关技巧,无法模仿。

三、懂得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不辩事理,不懂概括,喜欢照搬原文。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之中。为了说明或论证一个观点,往往会运用大量的事例,或具体阐释,或形象说明,我们只有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事理,才能有的放矢的答题。

例如江苏南通市2003年阅读文段《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后有这样一题:杨振宇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横线上的语句照搬而来,答案写了一大段,却是费力不讨好。其实,那些具体的数据只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对观点的具体阐述,真正的答案是:“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中国学生可以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成才”。

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很不规范,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原文。

   我们一方面鼓励创新、倡导个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尊重原文、尊重生活,否则极易丢分。去奶奶湖北天门市的一道阅读题就失分严重:在《闻起来像妈妈一样》的这篇散文中,文章第8-13自然段用迪泰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表明迪泰的“进步与成功”,行文时从第五封信起省略了内容,试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补出第五封信。不少考生把这道题看成了单一的书信写作,忽视了对原文的全面了解,没有扣住这些信件的共同特点——迪泰的“不断进步与成功”;也有考生以为这是一道普通的主观题,写作时忽视了书信的格式。

 完成阅读类考题时,如果能做到把握整体、锁定局部,认真筛选信息,巧妙概括内容,那么对付难题的法宝就找到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751.html

  • 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解读考试焦虑及应对策略_解读考试焦虑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珺 北京光明小学 田莹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的挑战中,人们难以成为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绝望至极的人甚至有可能悲观厌世,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曾经看到一篇就考试焦虑症问题谈心理动力学派观点的文章,作者是曾在法兰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技巧与方法_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

    一、话题的同一性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对话教学是一种_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预示着一种知识观的颠覆。以往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每一个特殊的自我都失落在客观性、普遍性的汪洋大海中,“自我”在科学知识中没有任何地位,是被“客观性”要求所摈弃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新闻题答题技巧|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凤山初中 马道彩 自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县从去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场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_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瓯北三中 张三丰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种种新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就从教师、作者、文本三个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