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走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误区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编者小语:
总结经验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犯错,也能避免很多不该有的失分,仔细研读这份“来自中考阅卷现场的报告”,明了上届考生在现代文阅读答题中出现的误区,相信你对现代文阅读题的把握会更上一个台阶。
湖南 罗小军
者对2003年30个多省市的中考试题统计后发现,阅读类试题的分值一般在40-5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题的比分占70%左右。考生对这种变化适应么?答题情况如何呢?下面这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代文阅读题总分
题量
自然科学类题
散文阅读题
分值
人均分
分值
人均分
辽宁省
30分
12道
15分
9分
15分
7分
上海市
30分
11道
14分
9分
16分
8分
重庆市
40分
10道
21分
14分
19分
10分
(注:以上数据为2003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抽样统计结果。)
横向看:现代文阅读题中,散文类考题的得分比自然、社会类文章(一般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低。纵向看:主观题比客观题失分严重。为何看似简单的现代文阅读题,反而会让考生无所适从、失误连连呢?据各地阅卷老师反映,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阅读类考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缺乏了解。问题存在于四方面:
一、没有掌握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应试技巧,或主观臆断,或随意作答。
阅读题的答案要尽可能在作品原文中寻找,尽量找出大家相对认可的“标准答案”。不少考生不懂这种基本要求,写出的答案不是“概括不全”,便是“不着边际”。
安徽省2003年中考选用的是著名作家雷抒雁的散文《阳光,是一种语言》,试卷第6题问:第五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面对这道考题,有的考生无从下笔,乱扯一通;有的考生灵感大发,围绕人生的意义作长篇大论;更有甚者,引用哲学理论来论证,虽然文章写得长,文字用得美,可就是不能得分,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关键是考生忽视了命题者的本意,忽视了对原文的把握。其实,我们根据提示,将目光紧紧锁住文章第五段,是不难找出答案的:“阳光产生的美丽是短暂、虚无的意境,但是这一切对人的影响又是实实在在的(让你激动的、奋进的。)”
二、重视局部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或断章取义,或文不对题。
确定某一词语、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往往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这样才不会出现“断章取义”、“文不对题”的问题。
据河南省的一位阅卷老师反映,该市2003年的考生在完成中考阅读题时,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一篇题为《话说“天真”》的文章是这样收束的:
天真有时是诗,有时是睿智,有时是幽默,有时也是洞见。
对于天真,最妙的回答是一个七岁小孩为“天真”造句:“今天真热”。
考题问:在作者眼中,天真到底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文章前面的内容都忽视了,只是不假思索地将结尾的这两段话照抄过来,这种做法显然不妥。其实,只要综观全文,可以很快从文章四个自然段里分别找出作者对天真的看法:
①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②天真接近无邪,无不洁之念;③天真是“真”由“天”而出,它得乎天性,不关技巧,无法模仿。
三、懂得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不辩事理,不懂概括,喜欢照搬原文。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之中。为了说明或论证一个观点,往往会运用大量的事例,或具体阐释,或形象说明,我们只有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事理,才能有的放矢的答题。
例如江苏南通市2003年阅读文段《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后有这样一题:杨振宇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横线上的语句照搬而来,答案写了一大段,却是费力不讨好。其实,那些具体的数据只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对观点的具体阐述,真正的答案是:“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中国学生可以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成才”。
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很不规范,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原文。
我们一方面鼓励创新、倡导个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尊重原文、尊重生活,否则极易丢分。去奶奶湖北天门市的一道阅读题就失分严重:在《闻起来像妈妈一样》的这篇散文中,文章第8-13自然段用迪泰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表明迪泰的“进步与成功”,行文时从第五封信起省略了内容,试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补出第五封信。不少考生把这道题看成了单一的书信写作,忽视了对原文的全面了解,没有扣住这些信件的共同特点——迪泰的“不断进步与成功”;也有考生以为这是一道普通的主观题,写作时忽视了书信的格式。
完成阅读类考题时,如果能做到把握整体、锁定局部,认真筛选信息,巧妙概括内容,那么对付难题的法宝就找到了。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