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的一张是什么]一次突破性使用教参的收获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讲完了,马上要进行写作训练,我心里有一份隐隐的不安,对于刚上初中二年级并且是第一次接触议论文的孩子来说,能写好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吗?凭经验,过去初二下学期学写议论文都是比较困难的事,况且写作一直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事。果不其然,写作课堂上的学生在知道了本节课的内容后,个个无精打采,勉强配合我把学过的单元知识简要复习了一下,当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讨论书上的参考题目时,学生怨声四起,纷纷表示:这有什么好写的?写不出来!老掉牙的题目……我只好等他们喧闹一阵后慢慢引导:“大家不要急嘛,你们有没有写好本次作文的愿望啊?”“有,当然有!”学生们应和着。我说:“有志者事竟成啊!”马上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光有些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呀,我是真的写不出来呀!”有的干脆说:“有志者也未必事竟成啊。”我接下来说道:“是吗?那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来了兴致,讨论起来。我趁势说,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也可以写的。此时,有的同学开始点头了,我拿起一名同学的课本指着那上面粘贴的明星头像说:“这是什么?为什么贴他的?而且贴在这里?除了贴头像你还对这位明星有哪些了解?而我们大家对此又是什么意见呢?”学生们又是一阵七嘴八舌的议论,我觉得学生稍有一些状态了,于是劝大家把最想表达的想法整理充实一下,写出来。这时,又一名同学站起来:“老师,能不能自己选题目啊?”话音刚落,几乎是绝大多数同学也附和起来。我一看,坏了,我们课本中的作文题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怎么办?看着学生们期盼的眼神,我心一动:对,按学生的意愿办!只有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啊!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按照自身的能力或要求去展开学习,既然他们有要求,并且还是合理要求,那么就由他们去吧。我把想法一公布,学生们就欢呼起来,刚才都还闷闷不乐的小脸此时展开了发自内心的笑容。看他们是真的高兴,我却放心不下:哎,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时,我是真的震惊了:
且看这题目:《论潜能》、《谈坚持》、《论创新》、《谈严谨》、《说心态》、《谈谎言》、《谈尝试》、《学会宽容》、《哭,也要用自己的声音》、《一滴水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别一步踩得太高》、《骂的艺术》、《论“吃”之中外篇》、《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这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着实令我惊诧之余平添了许多兴奋。
再把内容细读,我简直爱不释手,更是让我生出许多感慨:
1、这一代孩子对自身有了更明确、更客观的认识。
李雨霏同学在她的《别一步踩得太高》一文中说:“聪明的人们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来一一达到。这样分解了达到目标的难度,容易去实现,也许自己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后拥有片刻的时间来调整自我。”
“不要把眼前的位置定得太高,这样即使是失败了,也不会摔得很痛,把一步变成几步来走,最终才会达到那个迈一步时曾经太高的位置。”
“并且,定一个符合自身因素的位置。要知道目标的高度与自身的能力成正比,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不量力’,一步的高度,适合自己的腿长才是明智之举。”
这篇文章由平时的爬楼梯游戏想到我们平时定的目标,进而得出“别一步踩得太高”,真的是巧妙而深刻。
刘一龙同学的《一滴水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中,引用王杰的话:“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要坚硬。”由此引出:“我们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要知道,我是一滴水,我是一粒沙,我要与别人合作,我要融合进社会,这样,我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不会被人类淘汰,即使你是天才、超人。”
很显然,他已经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微小,合作才是发展壮大的途径。
董佳宁同学在《我看“追星”现象》一文中列举了周围同学以及社会上的肤浅追星现象后说:“与其如此追星,不如选一位科学家,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有多少高考状元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以科学家为榜样,通过勤奋努力而成为万人瞩目的状元。而追歌星影星追成状元的却闻所未闻。”并且还“奉劝那些正在疯狂盲目追星的人们悬崖勒马,不要再盲目追星,即使追,也要多追恒星,少追流星”。
学生的语言虽还稚嫩,但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也值得称道。
2、学生的观念新,紧跟时代的脚步。
如前文提到的《一滴水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中认识到的合作意识。
赵芮彤同学《论潜能》中认识到“潜能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王慧时同学《哭,也要用自己的声音》中认识到个性对一个人,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她说:“个性就像一棵深扎在现实中的大树,创造力使其拥有自由的丰富的空间生长枝叶。”
崔越同学《论创新》中大胆提出:“中国是一个缺乏创新的国家,从小孩子就被灌以要听话的思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总是循规蹈矩,必定一生碌碌无为,中国多的是在国际物理竞赛中摘金夺银的学生,却没有什么人在物理界作出突出贡献被载入史册,而那些物理大家,在学校似乎没什么表现,比如爱因斯坦,在学校的课程一塌糊涂,但因为有自己的理论,自己的思想,才在物理界驰名,获得诺贝尔奖。因而,脱离创新就是毁灭进步。的确,创新会违背常规,会触犯权威,会有重重困难,但只有勇于创新,社会才会进步,个人才会成功,人类才会有新的辉煌。”
在我们大声疾呼创新精神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发出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我们真该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时代锻造出来的孩子们。
3、学生们的思维开放、活跃。
车驰同学在《谈谎言》一文中大谈谎言的好处,分别用事实论据证明谎言的美丽、谎言的纯洁,说得不无道理,并且指出:“一个人宁可听一百句谎言,也不想听一句他不愿听到的真话。”真是新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李春昊《骂的艺术》被他自己称为“大骂论”,把被人们所不齿的骂论得深入透彻,从低级骂的脏、俗,到中级骂的深婉、高雅,直至高级骂的绝妙,以及各种骂的用途、效果,论得令人忍俊不禁之时,不得不赞同他的观点:“骂的艺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奥妙无穷,着实值得我们去钻研,去开拓……”
哎,若不是让同学们自由选题,哪能得以见到如此高论呢?
4、学生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薛茗茗在《学会宽容》中说:“学会宽容,就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善于化干戈为玉帛,要保持容人的心胸得饶人处且饶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并且举《还珠格格》中紫薇原谅容忍皇后的故事,说:“像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使别人免受责备,同样也帮助自己,使自己心情快乐,不被一些无所谓的烦恼所困扰,那世间得增添多少幸福与温馨啊!”
想不到,对电视连续剧的观赏和喜爱竟带来了这么一番思考,也像与人谈心,亲切自然,入情入理。
王第写了一篇2500字的议论文《论“吃”之中外篇》。文中历数中国从古至今吃的历史,说:“几千年来,中国人多将经历用在吃上,在我们嘲笑外国人吃的低水准、低智商的时候,为何不看看老外的经济是如何的发达,仪器是如何的高精尖,科技是如何领先?我们把琢磨吃的劲头用在科学研究上,那么,中国还会被外国人评价成‘中国人只会吃’吗?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是不应该淹没在吃灾中的!”
是啊,我们现在的中国怕真的处处是大吃之地,个个是大吃之人,时时是大吃之机了。孩子的痛陈虽然片面、偏激,但也让我们对身边人、身边事多了一些更认真的思考。同时看到了蕴藏在孩子身上的深刻的思想力量,孩子的眼睛是睿智的,孩子的心灵是清澈的,孩子的思想是鲜活的。
试想,如果不是突破教材,学生哪能如此酣畅地表达心声?我们又怎能看到孩子们这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语文教学创新不是目的,而激发学生潜在的精神生命意识是我们教师永远的追求啊!语文是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那么,就让我们恰当运用这一工具,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做主人,多受益!
附学生习作两篇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