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_创设优美情境 活跃课堂氛围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杂文收录 2025-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创设优美情境       活跃课堂氛围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34012   甘肃省张掖铁路学校

                                      

张晓军

 

联系电话:09363670952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入门的向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那么,在教学过程 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就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复的加强。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精心设计,趣味诱导。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 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实施导学,将学生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学习目标上来。成功的导入  ,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外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中,为教学过程 创造最佳的时机。

1、名言警句导入  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  新课可以产生群情振奋的效果,为教学过程 的展开创造了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例如:教《孔乙己》时,从大散文家金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

教《写作、口语交际—一审题和立意》从俗语“一步不慎,全盘皆输”导入  。教《食物从何处来》从“民以食为无’导入  。

    2、故事导入  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  新课会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例如:教《谈骨气》前,讲述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领取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教《滥竽充数》时由南郭先生的故事导入  。

    3、歌曲导入  法:利用影视歌曲导入  新课,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进入文章的情境。例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放唱电视剧《水种传》的主题曲《风风火火闯九州》。教师引导:“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在哪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鲜明?依学生的回答导入  新课。教《孤独之旅》时由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导入  。教《春》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

    4、诗词导入  法:讲授新课之前,朗诵或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诗词,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教《有的人》由鲁迅的《自嘲》诗导入  。教《菜园小记》由陶渊明的《归国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情,但使愿无违。”)导入  。

    5、影视导入  法: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放映精彩片段,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先放映反映1998年抗洪题材的影视作品《惊涛骇浪》的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解放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胸怀。教《泰坦尼克号》(节选)时放映《泰坦尼克号》影片中杰克与罗斯在沉船后的生离死别的片段。再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6、图示导入  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内容制做成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  所学内容。例如:教《藤野先生》、《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狼》、《皇帝的新装》等文章时将课文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投影出来,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形式灵活多样,开拓知识面,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上讲:“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知识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性人格。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呵护,尊重学生的

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1、教材切入要有独创性。

    独到的切入点能创造想象环境,激活想象欲望,引导多向思维,鼓励创新见解,既大胆的放,又精巧的扶。学习鲁迅的《社戏》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采用了这样的切入点:假如你要和他们交朋友,你最喜欢      (A、鲁迅B、双喜C、阿发D、其他少年),理由       。这一切入点有很强的独创性,一经出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储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变老师的讲授为学生的分析、理解、体验,最终由学生说出,独到的切入点带动了整篇文章的创新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的老师》(魏巍)一文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其效果更佳。

2、课堂提问要有激活性。

    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抓住课堂设疑释难的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求言之有理的见解。教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议题:你认为南郭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结合课文和动画内容深入挖掘。他们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靠吃“大锅饭”、混日子的人;南郭先生是一个具有自知之明的人;南郭先生是一个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人……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合乎情理的中肯的评价,是因为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针对课文的理解,各类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木兰诗》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议题: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3、联想、感悟要有针对性。

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学生的“悟”。教完《孔乙己》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空间的议题:范进中举后发疯,假如孔乙己也中了举人,其结局又会怎样呢?教完《月亮上的足迹》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议题:假如你是一个月球旅行者,此时你正在月球上行走。回首俯视地球时,你将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图素,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97.html

  • 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解读考试焦虑及应对策略_解读考试焦虑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珺 北京光明小学 田莹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的挑战中,人们难以成为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绝望至极的人甚至有可能悲观厌世,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曾经看到一篇就考试焦虑症问题谈心理动力学派观点的文章,作者是曾在法兰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技巧与方法_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

    一、话题的同一性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对话教学是一种_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预示着一种知识观的颠覆。以往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每一个特殊的自我都失落在客观性、普遍性的汪洋大海中,“自我”在科学知识中没有任何地位,是被“客观性”要求所摈弃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新闻题答题技巧|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凤山初中 马道彩 自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县从去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场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_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瓯北三中 张三丰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种种新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就从教师、作者、文本三个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