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愿望]对青少年加强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梅山中学 司碧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情感决定意志,意志支配行动。所以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把注重情感教育作为主导方向。
很可惜,目前社会上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都有背于情感教育,令人堪忧。
现状一:在目前的许多家庭中,许多家长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更有甚者把自己一生无实现的愿望也一相情愿地加诸孩子身上。在对孩子寄予太高热望的同时却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无暇顾及。而学校在强大而片面的竞争压力下,对学生心理和性格也常常忽略。在家长、学校双重齐抓共管之下,孩子失去了自由,青少年的天空也不再充满梦幻的色彩。他们对老师、家长不再心存感激,代之而起的是感到压抑、感到窒息。人格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在所难免。于是逃课、离家出走、顶撞老师、背叛家长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网吧志了他们留恋忘反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找到了自由,找到了情感喧泄的场所。因迷恋网吧而走上犯罪道路、因崇尚虚幻的人物、情节而自杀的不乏其人。
现状二: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像小皇帝、娇公主一样被宠爱,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这样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目无他人,事事以我为中心的特点。加之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倍受文明的喧嚣和物质的冲击,远离自然的宁静和人性的平和,情感世界异常苍白。在他们的心理品质中多了些蛮横,少了些谦恭,多了些自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暴躁,少了些平和,多了些淡漠,少发些热情。一些人丧失信仰,茫无追求,一些人损人利己、唯我独尊。于是少年儿童犯罪率一年比一年高,犯罪人数居高不下,犯罪性质日趋恶劣。痛定思痛,有识之士呼吁:中国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是呀,一个连校园都不愿进的人,怎能希望他掌握文化知识推动科学的进步?一个唯我独尊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怎能希望他服务他人为祖国作贡献?由此看来,加强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情感教育首先要重视亲情教育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最深厚、最真挚的情感,中华民族向来讲究尊老爱幼,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巩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动得多少人流下了眼泪,是啊,父母为了儿女,费了多少心血,为了培养儿女,受了多少艰辛,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呢?
但是,由于现在的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辈和祖辈的双层疼爱,不曾为温饱所累,不曾为饥寒所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根本不懂劳动的辛苦和生活的艰难,这就造成了他们对父母的辛苦无动于衷,对父母的感情极其淡薄,于是顶撞殴打父母屡见不鲜、虐待、残害父母时有耳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向亲情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实施亲情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让他们接近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环境,熟悉父母的工作性质,引导他们加强与父母的交流,在交流中获得理解,在理解中寻求一致,在一致中增进感情。比如让学生参观父母的工作单位,组织学生定期与父母交谈,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让他们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懂得父母与子女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们明白,子女对于父母不仅是血缘的延续而且是希望的延伸,是一种发展一种责任。在这种加深理解,促进信任的基础上推动亲情教育向前发展。
亲情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而且要重视培养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人生活在社会中,就是社会的一分子,就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人的各种活动都受这种关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亲情教育培养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正确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社会性的亲情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人格教育的主体工程,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公民是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
二:情感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归宿
我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又是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正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科书,在中华民族饱受侵略之时,穷苦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这些人间亲情横遭残踏的事实正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良好素材。回顾历史,要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没有国就没有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从而将亲情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在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上,以此来深化和拓宽亲情教育,把爱国主义作为亲情教育的最后归宿。为此,学校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教育等。将单调的情感教育多样化、趣味化,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旋律,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总之,学校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强烈的竞争意识、积极的开拓精神,而且要有“诚信为本、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与爱国爱家、遵纪守法的做人准则,所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当然要做好情感教育,不能奢望一蹴而就,不能幻想一举成功,而要以坚持不懈的态度、持之以恒的信心,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得到质的转变。“润物细无声”才是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