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_在反思中体验新课程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P相对新课改的长期与艰巨,我们的试验刚刚进行一个多学期,历程是极为短暂的,如果说新课程是无垠深邃的大海,我只能是海边的无知幼童,蹒跚而新奇地捡拾着被海浪送到岸边的几枚贝壳,海中无穷的宝藏还远远没有探到。但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个信念是坚定的:那就是无论哪个层面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学期下来,边学习实验区的经验,边结合本地教学实际开展,求创新求真实,在摸索反思中前行。@
一、新教材创意使用带来良好课堂状态6>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主要是课程的决策者,这一理念给了教师极大的创造空间,在教育情怀上,使教师时常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比如在对教材解读上,过去老师是教参的留声机,把教参知识一搬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给了老师决策的权利,我们可以对教材文本进行创意解读,融入理性的独特感悟,结合本校本班和个人风格,上出课堂上的“这一个”。七上第二单元中有一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教参上的解读是:抒写行道树奉献的情怀,赞扬奉献崇高的精神。我在钻研教材中感觉仅停留在“奉献”主题上有些偏狭,于是翻阅了张晓风大量的散文及创作经历,用时代视角审视,认为应从生命本身观照,于是读出了行道树对生命事业的虔诚,坚韧中的平和,心胸气度的宏阔,既求得精神自守,又与环境共生,超越世界、追求高贵的气质。带着这样的理解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交流对话,行道树一个丰满的形象根植在学生心中,也垫高提升了课堂教学。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编排顺序,七下有两篇文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和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都是关于爱国主题的教材,自读课本中还有一首绿原的诗歌《读最后一课》,我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作为一课交叉融会学习,用日军在南京和东北三省残害中国百姓的图片和《松花江上》的歌曲做辅助,连续上了一个星期,几天来的语文课堂上笼罩着悲愤压抑的气氛,当我满怀一腔悲愤激情朗诵完诗歌《读最后一课》时,看到有的学生在擦眼睛,课后学生在随笔里写下了课堂带给他们的震撼。正是因为这几篇文章的重新组合,使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生命体验。N(U4
二、将身边资源转化为课堂的现实要素E/
新课程在要求我们有敏感的资源意识,网络图书周围社区自然环境等都可以用做课程资源充裕课堂教学。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学生提出疑问,“阳光下的紫藤萝泛着点点银光”应是金色,作家宗璞描写有误,我很激动学生敢于向作家质疑,但学生的认识明显违背了自然规律,因为只有朝阳或夕阳下的景物才是金色,作品中是阳光灿烂的时候。如何给学生解决?用语言解说显得苍白无力,这时窗外摇曳的梧桐树提醒了我,我引导学生观察,这时正是上午第二节,阳光灿烂下的梧桐树衬托着透明的银光,学生终于明白自己判断有误,而作家是细致准确的。在《咏雪》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白雪像撒盐还是像柳絮争执不下,恰好第二天,天赐瑞雪,于是带领学生走向操场,观察大雪降落的样子,最后得出结论,当有寒风吹起的时候,雪落像撒盐,当无风的时候,雪落像柳絮。利用自然资源,不但拓宽了课堂空间,还使学生得到了审美愉悦,有了一次不可重复的人生经历。由此看来,除了网络图书馆,我们可以随时把身边的资源(包括文具、师生着装、盆花、甚至是学生间的误会等)转化为课堂现实要素,为教学服务。我以上的课例写成反思,投在《中国教师报》上,很快收到了用稿通知,并在109期上刊出。k
三、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殿堂+PRes
从上学期至今,班级集体阅读了三本名著《爱的教育》、《繁星春水》和《童年》,其中《爱的教育》和《童年》举办了读书报告会,《繁星春水》举办了冰心诗歌鉴赏会。读《爱的教育》和《童年》时,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了两部书内容或语言的精彩之处,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鼓励学生边读书边在空白处记下自己的心得,待整本书读完,老师在写作上进行细致的指导,学生写出一本书的读书感悟,接着举办读书报告会,请学生担任评委,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发奖品鼓励,老师也和学生同写读书笔记。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使他们学到了读书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增强了口语交际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诗歌鉴赏会》是老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形象语言赏析,学生试验模仿,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最后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歌背诵积累,这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学生情感,提高了文学文化修养。语文新课标提倡“多读书,少做题,读好书”,我们集体扎实阅读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推荐了其他中外名著,请学生把名著佳作拿到课上来读并及时指导,同时在阅读教学上拓展内容,从上学期至今,结合课文又给学生补充了汪国真、迪金森、何其芳、普希金等人的诗歌,张晓风、朱自清、李汉荣、鲁迅的散文来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u1~Hid
四、鼓励学生为心灵而发声w
语文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以说,这样的表述回归了写作的本真,是令人兴奋的。写作首先是我手写我心,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空话套话,因此在随笔与作文指导中,提倡学生“抛弃刻板范式,自由抒写性灵”,鼓励学生真诚、坦然地表达自己,只有为自己心灵而写的文章,才有生命的活力。以前在写作教学上,两周一篇的大作文是主角,而随笔用来跑龙套,老师的批改和学生的写作都流于形式,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提升了随笔的地位,与作文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互相渗透。随笔不定题目,选择自己最受触动的事情或者学生头脑久久缠绕挥之不去的材料来写,不限文体,诗歌也可以写。作文课不只讲评大作文,更多的时候是点评指导学生随笔,作文内容可以是精心修改后的随笔。一个学期下来,感觉学生注重了观察和体验生活,注意了随笔质量,因为是表达自己的心声,没有写作模式的限制,所以许多同学写出了真情之作,题材上有校园、亲情、自然、环保、人生等涉猎广泛,文体上有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等丰富多样,文笔优美,想象绮丽,有些习作蕴涵着丰厚的哲理。其中樊同玉同学的《夏日的乡村》一文被海南省的一家正规杂志看中,已经发来了拟用稿通知。0
五、开展凸显语文特质的综合性学习&h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如何搞好这项活动,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当翻开网页查看时,是比较失望的,大多数综合性学习成了相关文字图片展示,语文老师在这项活动中成了蹩脚的历史、生物、地理或艺术老师,丧失了语文本身。于是我在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凸显了语文的学科特质,加大文学文化的力度,在素养上,融合书写、阅读、口语、写作,审美、思想观点等方面,同时与学科其它学科交叉渗透,比如《探索月球奥秘》,使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筛选了有关月亮的起源、人类登月的历史、月相月蚀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讲述月亮传说、积累月亮美称、背诵有关月亮的诗歌、并在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中欣赏有关月亮的散文,最后布置学生写下这次活动的感受。在《走进戏曲天地》综合性学习中,通过让学生亲自看、听、唱、念,用学生体验戏曲魅力的形式,带学生走进他们陌生的戏曲天地,不仅开展了戏曲知识竞赛,更主要的是赏析戏曲语言,把戏曲语言的优美典雅深邃同古代诗歌的共同点对接起来,以突出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点。但是深感遗憾的是目前对此项的评价还没有探索到明确的思路。<<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