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生活中考题|中考语文与生活相约

杂文收录 2025-09-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弘扬人文精神。在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中,已有大量的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让广大的师生更明白语文学科的价值,它已经不是再孤立或独立的学科,可以说,语文学科已经是一个全面兼容的学科,尤与生活密不可分。

中考语文与科技

科学,帮助我们把目光投得更远,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信心百倍。在初中语文有大量的体现科技的信息与知识,主要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训练。这些文字,既是信息、知识又是出题材料,从天上到地下,从宇宙到微生物,从奇异现象到尖端技术……无不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命的负责,这样的意识已经由科学家的实验 室到街头巷尾,流进了公众的脑海影响着每一个人。

这些科技文大致内容如下:

(一)           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如“淡水危机”、“海洋污染”、“噪光污染”、“预报沙尘暴”、“海底世界”等.

(二)           微生物与细菌病毒的.如“炭疽热的自白”、“病毒话题”、“人类被亮黄牌”等.

(三)           气候、物候的.如“短期气候预测”、“生命与物候共同进化”.

(四)           动植物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如“花香的作用”、“树与鸟的生死之交”  “蚂蚁的本领”等.

(五)           新技术、新科技、新产品、新能源的.如“纳米技术”、“气流的功能”、“新型电动车”、“家电EVD时代”等.

(六)           人体的某些机能的.如“大脑的功能”、人体各系统等.

  这类科技说明文,让我们了解太多太多课本以外的世界,了解生活,了解宇宙的。所以这种说明文训练的重点应体现科技性强,时效性强,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的,是让我们地球人类关注的话题。

中考语文与时事

时事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的新活资源。同时,有可能是中考命题的对象,且时事的点击率越来越高。主要考查形式是现代文阅读的内容和题目,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根据这一内容,在阅读特别是说明文阅读中,考查介绍一些航空航天技术或工具的科技说明文如一些开放性试题中,可能要求学生发表见解,或将时事材料作为作文中的话题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思想实际水平作文。建议师生们应该关注以下时事名词与内容:

2003-2004媒体热词:三农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  安全生产  神州五号  登陆火星 西部大开发 课程改革  执政为民  美伊战争  朝核问题 非典型肺炎  禽流感等

在教学训练中,老师与学生应充分利用时事这一学习资源,来发展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考语文与审美

语文阅读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突出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特别是记叙文,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健康的内容,真挚的感情 正确的价值取向,优美规范的语言。可以以一些名家的作品作为训练的重点,如毕淑敏、余秋雨、林清玄、丰子恺、季羡林等人。名家的文章,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富有哲理性和很强的震撼力。其中,母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还有反映童真和童趣的、感悟生命美好与脆弱的、珍惜青春与时光的、独特的教育等,或借物、借景抒发某种感情的。这类文章容易打动读者,感染学生,并教育学生。因为它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影响生活。

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还要注重生活积累。如一些开放性试题或作文中会用到。建议学生作如下积累:

1.积累一些有关天气物候季节时令的农谚.

2.积累动植物的某种奇特的现象和生活小百科小窍门等.

3.积累一些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成就和著作以及名人成功的经历.

4.积累一些生活和学习的名言格言警句等.

5.积累一些必要的体育卫生知识.

6.积累一些名胜古迹建筑等旅游景点的名称和一些风俗人情.

……

开放性试题作为一种主观题,越来越多,不仅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筛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述能力,还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及语文素养的高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是表达还是写作,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注入鲜活材料,而这些材料的来源主要靠学习和生活的积累。这个世界生活的旋律是如此的美妙,生活的节奏是如此的轻快,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对语文的教学如果墨守成规的话,势必与这个时代脱节。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传达生活。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它会变得多么的枯燥无味,又何所谓乐趣呢?这又跟古时候的“死读书”“读死书”有何两样呢?作为教师,要突破学生局限与书本知识的狭窄的学习圈子,把语文与生活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洞察中,真切地感悟到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语文中恰当地反映生活,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语文。

 

 

 

 

 

 

 

                                         唐山六十八中学

                                              刘一清

 

 

 

 

 

 

 

 

 

 

 

 

 

 

 

 

 

 

 

 

 

 

 

 

 

 

 

 

 

 

 

    单位:唐山市第六十八中学

 

 教师:刘一清

 

    2004年6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1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