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宽的上一句是什么]“○”和“△”天地宽

杂文收录 2025-09-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灌云县板浦初级中学(222241)  时明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是在已有表象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或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学生较好地具备了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能“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善于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就是训练想象力的常见素材。

请先看一个训练设计:

例一:请你以几何图形“○”和“△”展开联想,写出一句话。

例句:看到圆,我想到圆圆的奶油面包,那是西方人们的主食;看到三角,我想到我国端午节包的粽子;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起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以下是学生的答案:

答案A:看到圆,我想到了大西瓜,那是我们夏天喜欢吃的食物;看到三角,我想到了菱角,那是我们秋天喜欢吃的食物;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不同季节人们不同的饮食爱好。

答案B:看到圆,我想到了鼓,敲起来雄浑有力;看到三角,我想到了三角铁,敲起来清脆悦耳;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答案C:看到圆,我想到了蒙古包,那是我们蒙古族的典型建筑;看到三角,我想到了哥特式建筑,那是西方国家的典型建筑;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中西方不同的建筑风格。

答案D:看到圆,我想到了句号,那是人生圆满的象征;看到三角,我想到了着重号,那是人生突出成就的象征;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和期望。

答案E:看到圆,我想到了乒乓球,那是我最大的爱好;看到三角,我想到了纸牌,那是弟弟的最大爱好;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我和弟弟兴趣爱好的差别。

答案F:看到圆,我想到了圆月,那是团圆的象征;看到三角,我想到了箭,那是古代战争用的;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和平与战争。

答案G:看到圆,我想到了温和,那是我妈妈的性格;看到三角,我想到了严厉,那是我爸爸的性格;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不同的性格特征。

答案H:看到圆,我想到了圆滑,那是老好人的“座右铭”;看到三角,我想到了个性,那是刚正不阿之士的个人信条;圆和三角结合起来,使我想到了两种不同的人物性格。

如果说答案A还是局限在“食物”角度的话,那么后来的答案则可谓异彩纷呈了,“音乐”、“建筑”、“标点”、“爱好”、“社会”、“性格”等各个角度,各显神通,让我们不禁为这些初一学生惊人的创造力大声叫好!

同样的素材,不妨再换一下训练的方法:

例二:请你对几何图形“○”和“△”的大小、位置等的不同组合,展开合理想象,说一说,你能想到什么。

训练中,我们吃惊地发现:有的同学想到了诗词名句,如“白日依山尽”、“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有的同学想到了成语“日薄西山”;有的同学从外形上想到了日常生活中的“高尔夫球”、“跳棋”、“冰淇淋”、“气球”、“降落伞”、“戴着帽子的小娃娃”、“茄子”、“电灯”、“鹦鹉的头部”、“戴着斗笠的农民”、“时钟”、“台灯”、“蘑菇”、“火炬”、“鱼”、“扎小辫的女生”……也还有的同学想到了“心向祖国”、“受精过程”等等。

——一幅幅美景令人为之心醉,一个个构思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不妨再进一步拓展:

例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就三个抽象体展开想象,可单个看,也可任意组合,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说说你独特的想象。

看看学生们(源于网络)的精彩答案:

答案A:三个图形不断接近圆,反映我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

答案B:锋芒毕露;方方正正;圆滑世故。

答案C:表示人的个性逐步丧失的动态过程。由有棱有角——方方正正——圆滑。

答案D:三角形:表示一个人先走一段上坡路——达到光辉的顶点——步入下坡路;正方形——正直;圆形——机动灵活。

答案E: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一所小房子,圆形构成一个小车轮,这是我为湖区的老百姓制造的一种特殊的房子,大水来时,将房子滚到堤岸上,不必搭帐篷,水退后,又可以搬回原处,不必重建家园。

——哲理与爱心呼之欲出!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想像力便得到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拓展,创新的萌芽便破土而出。从以上的答案不难看出,学生有着惊人的想象潜力,他们的大脑确实是沉睡的巨人!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法,也许就能开发出这些宝藏!事实上,从刚才的例子不难看出,“○”和“△”,就有着不同凡响的创造天地!

想象是翅膀,能带领我们在思想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想象是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象就像火一样能燃起我们创造的烈焰;想象是一个神奇的魔棒,它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做一个语文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不愁挖不出类似甚至更好的训练素材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放飞他们想象力的翅膀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514.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