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课程]新课程让我欢喜让我忧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shsw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于04年9月在鄞州区全面推行。我极其有幸成了我校第一批新课程教学的尝试者,投身于课改前沿,接受课改的洗礼,成了一个“改革的弄潮儿”,自然让我欢喜不已。但在经历了一个学年的实践操作后,我感触颇深,更多的则是忧虑。
忧虑之一:深感自己知识面的狭窄
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新课程具有生动形象和开放性的特点。这次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最有新意的设置是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以淡化学科界线,加强知识整合为特征,主张课程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其内容远远超出了单一学科知识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求我们尽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览古今中外,观世界大千;略通琴棋书画,最好能歌善舞,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对于我们这些已年届不惑之年的语文教师来言,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忧虑之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以真正培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由三个要点组成。“自主”是对学生能动性的要求。语文学习不能仅靠师传生受,而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因而学生要养成主动提问质疑的习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的做法已经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合作”是对学生协作精神的要求。语文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习语文不能仅靠个体的努力,还要靠群体的合作,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要求。探究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对社会、对周围事物深层次的思考,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评价鉴赏的能力。
当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如果能不打折扣地真正培养的话,对提高课堂效率确实是不无裨益的。而且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也的确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然而我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中很难真正培养。因为七年级学生已经在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堂中学习、生活了六年,其学习的自主性早已被扼杀了,要想重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谈何容易?尽管,我在课堂上也时时尝试,但所谓的“合作、探究”也只不过是课堂上分小组讨论讨论而已。而且由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不够深入,认识也不够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忧虑之三:语文教师角色的两难化。
新课程的理念称: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也不再是传达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于是一方面,语文教师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并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又对这种“松绑”后的局面感到难以驾驭的陌生和苦涩,有时面对学生创新的言语和创新的思维难免会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解放”了学生,而未被统考制度和学校行政管理主体所“解放”,既要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放飞学生的智慧,又要在指令型统考的枷锁下循规蹈矩的“灌输语文”。以致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对新课程发出了深深地感叹:“我们的思想已被旧体验,旧知识占有了,你虽清新动人,充满活力,但对于我们来说,你只能带来更多的未知与困惑,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哎,新课程你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每位教师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但愿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及早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要求,早日成长为一名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