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方法|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接收知识,培养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一是阅读,一是写作,就像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离开了阅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中,阅读教学几乎花去了教师一大半的精力,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往往不尽人意。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二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深感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兴趣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张。如学过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鲁迅的《孔乙己》可以向学生推荐《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二是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对政治、历史感兴趣的则建议他们多读一些名人传记……。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而阅读能力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三是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再好的美味,暴饮暴食其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令人反胃。在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望而生畏,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四是注意不断刺激,巩固深化。初中生年龄较小,兴趣来得快,消失也快,教师应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围绕读书活动采取板报、专刊、故事会、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刺激学生阅读兴趣,使之得以巩固和提高。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阅读指导。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加以传授。首先应让 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以“导读”为主。有些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含在字底的含义,他们就未必能领会。教师必须在这时给学生以指点,三言两语,要言不繁,能使他们领悟就行。教师的“导”要把握方向,扣紧重难点;要启迪思维,诱发联想,疏通思路;要给予方法,传授技巧。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多争论,切忌目标不明,字词句篇,一股脑儿往学生脑里灌,只重知识不问方法,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厌,阅读成了学生最厌烦,最无聊的功课。
三、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纠错纠偏。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倾向应及时予以纠正。
首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阅读。现在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很强,一切为了考试而读,例如,有的学生作文不理想,就买了一大堆作文选刊、作文大全、作文指导之类的读物,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乱读一气,其结果是作文能力没提高多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读没了。
其次,是懒汉式的阅读。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得有多大提高,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既不动笔,也不动脑,过眼烟云,看完就了,这种阅读,时间一长,既浪费了时间,又消磨了意志,对这种懒汉式的阅读必须适当予以控制。
再次,是偏离航向的阅读。有些学生阅读积极性似乎特别高,埋头伏案,废寝忘食,学习成绩却江河日下。这种情况以阅读文学作品类的居多,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的阅读已经偏离正确的航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不去探究文学作品是怎样刻画人物,表达思想,不去欣赏作品的今年精美语言和新奇构思,而是一头钻进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被迷得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这类学生阅读的作品以武侠、侦破、战争、科幻、爱情等题材的作品居多,有的甚至是品味及低的通俗读物,更可怕的还有的是文化垃圾,对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却不感兴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否则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但是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的关键,“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较强的也能力,就为终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她让我感动的作文600字】她——让我感动详细阅读
学校操场,欢声雷动,人山人海,1500米的赛跑就要开始了,跑道两边学生们一个挨着一个,站成了一道又一道的人墙。同学们手舞着小旗张望着,期待着。“1500米赛跑现在开始,各就各位。”裁判员举起了红色令旗,“预备——嘀!”一声哨响,一个矫健瘦巧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掠而过。“任国敏,加油!——任国敏,加油!”...
-
[阅读课外书总结]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详细阅读
2004年我校加入湖北省综合阅读课题组,我班也成为实验班级之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要很好的实施综合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综合阅读方案之前,我亲自设计表格在班上...
-
[立足教材文本提高写作水平的研究报告]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详细阅读
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内容摘要]: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有效训练之;适度延伸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
-
[柴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详细阅读
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庄晋玲 邱明波提要: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合群,不适世。他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归隐之路,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诗坛一代宗师。陶渊明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大济苍生”“独善其身”“慷慨悲歌”三个阶段,即心路历程三阶段。本...
-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详细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2005jqp 新丰三中 江平趣味作业 ,可提高学科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作业 的目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 的设计尤为重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及青少年的求知特征,初...
-
[新课标导学2020版成才之路高中]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详细阅读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落实语文的跨学科学习。 ●课堂描述:《我的眼,我的心》是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一堂新课改研讨交流中的语文活动课。八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已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他们常常在关注社会、思考...
-
洋思教学经验|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详细阅读
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我校根据实际,积极推行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与当初的洋思中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每年选派教师去洋思学习,尝试洋思经验的根本所在。下面我就洋思经验在我...
-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师与情感教学详细阅读
农六师五家渠一中 苏新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语文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的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是学生领悟作品精妙的情感体验;...
-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详细阅读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厦门一中 黄小娟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变教师为本...
-
网络攻击的载体|利用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详细阅读
9:36:12利用校园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的学生都已习惯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娱乐、交流和学习。网络上无限自由的空间和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强烈的吸引着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的当代青少年,网络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