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招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想说爱你真不易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单寺中心校 张智祥 赵春霞
联系电话:0543-3550275 邮编:256659
张智祥:94年参加语文教学,至今已有十几个春秋。所撰论文在市、区均有发表。2002年,高教自学考试获本科学历。历年来所教学生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之幸,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我们都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流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谓是“革命性”的变化,甚至是根本性、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又有了新的理解,对新课程正在由当初的等待、观望、困惑逐步走向适应。诚然,经过走进新课程教学、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我们老师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我自己也有一些感悟与反思,列出并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只用。
问题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慢,怎么办?为抢进度,有时不得不采取“老方法──老师讲”来赶进度,行不行?
问题二: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容易,而让学生静心阅读,潜心感知教材较难,如何解决?
问题三: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并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课堂上总有一些“看客”存在,怎么办?
问题四:学生会说不会写,而考试无法完全体现其能力,怎么办?
问题五:上课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自己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是否所有文章都要采取新教法,换换口味行不行?
问题六:现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但学生发表的见解未必正确,老师是否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问题七:课堂上学生乱发问,怎么办?
问题八:现在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是评价。期末考试怎么考,中考如何考?教师们心存顾虑,举步踌躇。
针对以上这些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2、 讲课前精心设计所提问题
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尽可能地考虑细致全面些,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及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再向学生提出。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安排和调控好课堂时间
既然要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那么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的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在进行讨论时,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4、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 ,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5、 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做到认真反思。时时刻刻做好反思札记,已备以后查用。
6、 向书本学习,学习理论,开阔视野,寻找解决的方法。
7、 把问题、困惑说出来,参加网上论坛,与同行交流、探索,语文新教材到底该怎么上?
8、 回到课堂,这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尝试着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平等对话、交流、思索和协商。
9、 多请名教师、教研员来指导、上示范课,让我们老师和他们有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浅议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赢得学生的心详细阅读
2005年度安徽省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如何去爱—— 夏鑫 马鞍山当涂博望中学 做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却并不懂得如何去...
-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略谈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详细阅读
关注近两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往往对文言文存在畏难情绪,在解答文言语段阅读时往往失分偏多。如何指导学生搞好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呢? 一、归纳梳理,积累知识。 阅读文言文,首先要能读懂文言文。现在中考文言文考查的材料虽然大都取自课外,但是...
-
汉字的构字规律_了解汉字组构规律 提高识字教学水平详细阅读
了解汉字组构规律 提高识字教学水平余杭区中泰中学 王永平 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首先要认识汉字,而汉字数量繁多,并且结构复杂,看起来似乎难认、难记、难写,难以掌握。但庞大的汉字家族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造字法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汉字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并深入浅出、...
-
[新课程标准评价方式]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浅谈评价的激励作用详细阅读
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 --------------浅谈评价的激励作用 新疆五家渠一中 赵霞 831300 常常听人笑谈,学校...
-
【暑假记实作文】让“记实作文”返真归实——初中阶段“记实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详细阅读
让“记实作文”返真归实 ——初中阶段“记实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内容摘要】本文作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有感于初中“记实作文”教学的“造假”现象,思考 “记实作文”的本原应为“真实”,认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记实作文”写作中返真归实,并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在开放作文教学中构建“真实”的初...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详细阅读
初中语文学科科研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英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管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详细阅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管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杜斌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摘 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普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语文教育在新形式的影响下,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
-
浅谈新课标|浅谈新课该下师生关系的建立详细阅读
春风化雨,爱铸师魂----新兴中学 霍红艳 随着新课该的推行,师生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行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所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
-
陕西中考和河南中考区别_中考和中考复习(语文)详细阅读
——刘启才在金华市2006年中考语文研讨会上的讲话老师们: 刚才听了叶老师他们的发言,很精彩。现在还剩一些时间给我,我没有带文稿,就讲一个小时,这并不是我不负责任,而是要以文件为准。到时候,与文件不相符的,以文件为准,而我则是口无凭了。下面我讲九个大问题。 一、06年中考省里可能不命题了...
-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案设计浅探详细阅读
qgyy(原创)内容提要:本文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语文教案设计的问题,提出语文教案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语文教案设计中要“有学生”,包括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二、语文教案设计要增强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 三、语文教案设计要体现出教师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