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困惑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张扬

杂文收录 2025-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对课文的理解,而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高低,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就应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怎样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呢?

打开学生个性的闸门。

长期刻板的语文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他们的个性,致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个视对社会、对人生的探索,对科学的创造,潜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还怎样去谈个性的发展呢?面对这种情况,在阅读教学之中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由以前的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简单识记、理解运用转变到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感悟的思维训练,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对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的个性鲜明的见解,不同层面的认识,从而,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生机。

尊重主体:创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往的语文课堂、课堂总是缺少活力,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由教师向学生传达,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要求做到不走样,起码关键词句不能丢。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积极的调动,更谈不上充分发挥主见的个性思维。而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则认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分析、总结、归纳课文。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展不同于作者、不同于老师、不用与教师的看法,允许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其实,中学生的阅历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对文章理解的角度也不同,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亦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之中,教师除了要有激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热情,更要中肯评价不同的见解。因势利导,让学生拓宽,挖深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对一些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时常激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个性思维得以释放。

鼓励想象,让学生在创新的空间中飞翔。

   学生的个性往往产生于想象中。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创造极强的学科、有着广泛地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有人将想象比作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中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又特别喜欢想象。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用生活的语言,描述事物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展开翅膀,让他们的思维任意遨游。如教《孔乙己》时,我让学生想象孔乙己是怎样死的,结果回答真是千姿百态:冻死的,累死的,被打死的,甚至还有说是出车祸死的。又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当时于勒在卖牡蛎时发现了菲利浦夫妇,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结果同学们展开多种思路,甚至有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再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却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示。

努力营造创新思维的平台。

   语文教学张扬学生个性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创新思维的开发,从而逐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建立创造思维的平台。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外,还要适时举行“故事会”“朗读比赛”“文艺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自评。同时在教学之中,让学生编题考老师,提出疑问让教师回答。这样不但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而且为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铺平了绿色通道。

当然,学生丰富的知识是个性思维活跃的基础。没有知识的充分积累,就失去了释放个性思维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地获取各种知识,不能只顾为了成绩而学习,要多面、多读、多想、要在社会这个活生生的语文书中学习,尽可能地获取各种类型的知识。

总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参考资料:1、《中学语文教学》

          2、《师道》

          3、《中国教师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16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