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语教育的作文】关于母语教育的反思——浅谈母语教育的边缘化问题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关 于 母 语 教 育 的 反 思
——浅谈母语教育的边缘化问题
深圳大鹏华侨中学 林 潮[1] 陈晓涛[2]
(深圳 大鹏 518120)
韩麦尔满怀深情地告诉他的学生:“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是都德《最后一课》中的一个片断,从这个特写镜头里,我们看到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眷恋,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震撼。仔细想想,我们的母语又何尝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它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价值,在这种语言文化的熏陶下,出现了历史上灿若星河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产生了诸如孟子、李白、鲁迅等世界级大师,这令我们每位炎黄子孙骄傲。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在传承我们母语中的精华,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去感受我们母语的美,热爱沉淀在母语中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但遗憾的是学生最不重视、不爱学的恰恰是我们的母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可发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众多现代科技文化必修课程的冲击和挤压下,汉语学习已经严重萎缩,君不闻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怪现象:学习中国文化在国外渐成热潮,而国人却把祖国文化撂在一边,以致北大办个国学班还成了巨大的新闻。可见,汉语教育正日益走向边缘化的境地,面对母语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作为语文教育者的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母语教育究竟怎么了。
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手段是导致语文教育失误最直接的原因。所谓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它分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总结性评价则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总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我们这里所指的标准化考试——高考就是总结性评价。高考虽然从音、形、义、阅读、写作等各个角度考察了学生,但这份标准化试卷本身就是支离破碎的,这就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步入“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怪圈,只是一种以科学名义违背语文教育规律而搞的形式主义罢了。我们教师为了应付这种考试,为了帮助学生取得高分,也就进行大量的分类题型训练,哪怕是阅读教学,也将一篇篇美文“肢解”为若干部分,设计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问题,直到认为达到讲深讲透的程度,而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肢解”和提问中,逐渐模糊了原已感知到的完整情节与形象,这样,他们既体会不到文本作者创作时的审美意义,也无法借助作品本身再创作出自己的个性,表达出自己,他们感受不到语文教材中经典名篇的魅力,他们看到的只是语文可憎可厌的面孔:鸡蛋里挑骨头般的改病句,“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主题鲜明”等套话,这些与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张扬学生个性的网络语相比,当然魅力指数会大减,因而语文成为他们厌弃的对象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改变评价手段,如加强形成性评价,淡化总结性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重书面语,轻口语表达,脱离生活实际也是造成语文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尽管我们大谈特谈语文就是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但实际上,我们语
忽视对传统母语教育精髓的继承也是造成语文教育失误的原因。“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杨东平)我们的文言文则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它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它的典雅、凝练是现代文无法与之相比的,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用文言文写的学术专著《管锥篇》就是文言语言魅力体现的有力佐证,而且它还蕴涵着代代相传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教化。但我们的学生却没有继承精神,而是把《诗经》《楚辞》看作故纸堆、老古董,认为学习它们在科技社会毫无用处,丧失了对自己祖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所以,我们更应给文言文保留适当的位置,在教材中增加文言文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适当恢复文言写作,以适于我们传统文化的沿袭和传承,所幸的是,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还能看到诸如《赤兔之死》这样优秀的文言作文。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与齿、鱼与水的关系,面对母语教育日益没落的处境,我们除了反思外,当务之急应是寻求改善的良方。
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母语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你要让学生爱好某种东西,你自己首先要爱好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都觉得所教学科枯燥无味,激发不了自己的情感,那又怎么期望学生从内心去喜欢它呢?因此,只有你手不释卷,取之左右逢其源,学生才会“执经问学”“执卷请业”,学生愿意读了,自然会体验到母语的魅力,增强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教师只有对某门学科喜爱,才能焕发出深入钻研教材的浓厚兴趣和传授知识的丰富情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相应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当教师满腔热情、情绪高昂地教学时,学生往往情绪饱满、饶有兴趣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就会更加热爱这一学科。
其次,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不乏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画卷以及个人的心灵历程,多方面地表现了自然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涉世未深的学生们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料,需要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予以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满足他们自己的文学期待和审美要求。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应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评说、一种超出常人见解建议、一种客观评价分析,因而这就要求教师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如《古文观止》《史记》《李白诗歌典注》等,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感染学生。古人云:“教无传疑,疑则不教。”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没读过几部作品,成天追名逐利、不学无术,碰到问题无法解决,更别说融会贯通了,只是随意处置教材、不负责任地亵渎经典作品,这不仅是贻误学生,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对一代人灵魂的犯罪。另外,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语文学习就是一个积累和感悟的过程,而为人师表的教师却不注重积累、感悟,无法体验到凝聚在文本语言中的哲理和情感艺术美,又怎能引导学生诠释经典,让他们的生命意识和作品的生命意识产生异质同构的效应呢?例如我们如果对李清照的《一剪梅》《鹊桥仙》等诗歌熟悉,那在教郑愁予的《错误》时,就可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更深入理解文本意义。可见,还是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红尘中,远离名利的追逐,静下心来多读一些好书,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世外桃源”的另一份精彩吧。
此外,我们还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其实,每次新学期的开始,当学生拿到所有学科的教材时,最先翻阅的就是语文书,为什么正式上课后,学生反而没有兴趣了呢?不可否认,这和我们语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关系。我们过去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所谓的有用“人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方法通常是重分析、重讲解的灌输模式,现在,我们要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喜欢语文学科,就必须改变这种理念和方法,应该用“造人”为宗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取代。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方法也必然会更趋多元化、更成熟。我们可以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需要的不是教师常规的理性分析和抽象的逻辑判断,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考虑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有效,可以经常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比如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多媒体教学等,这不也正验证了古人所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用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基于某种模式而随时准备超越模式,教学就能从必然走向自由,进入一个“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总之,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语言,理解它所蕴涵的价值和审美意义,让学生觉得这些文本能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感情上给人以熏陶、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能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使学生切实地觉得他们所学的母语“有用”,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启发,从而从内心喜欢上语文。
总之,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传授经典又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所以,语文教师啊,切莫小瞧了自己的力量。你对经典作品的态度会感染学生,你对经典的理解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品位,你对经典的阐释会塑造孩子的灵魂,所以,一定要做一个勤奋努力、有思想有方法的合格教师,要热心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要用最好的材料,最合适的方法架起桥梁——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心中,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啊!
联系电话
林 潮:13602596581
陈晓涛:13246686358
电子邮箱:
[1] 林 潮(1969—),男,广东湛江人。深圳大鹏华侨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研究与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研究 。
[2] 陈晓涛(1983—),男,江苏如皋人,文学学士。深圳大鹏华侨中学教师,现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
[浅谈合作]浅谈合作详细阅读
浅 谈 合 作 巴州区店子乡中心小学 杨涌泉 【关键词】合作 转变 重要性 培养 【正文】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世纪。科技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才的培养又与教育是分不...
-
新课程教学理念_中考=新课程理念详细阅读
陕西凤县岩湾中心小学 李建明细细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笔者发现中考试题已经成为指导新教材教学的指挥棒。以往有很多人认为,新教法所教的知识与人家考试离的太远,以此为借口,在实施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时而大大折扣。熟不知,那其实是懒惰的借口。在对中考试题研究后,发现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学生能力检...
-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详细阅读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中学 黄司敏据报载,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有...
-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的探索详细阅读
引子将带有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有许多的优越性。可以使学生拥有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独立自主地探索研究,尽情地讨论交流,高效轻松地复习。推进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任务驱动为手段,...
-
格式塔对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格式塔详细阅读
攸县明阳学校 龙萍波(7420136) 摘要:诸事诸物都有其格式塔,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就是用自己的教学个性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我就是我,我要注重此时此地学生的感受,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关键词:格式塔 格式塔是一座什么塔...
-
[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详细阅读
条条道路通罗马——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
-
【静听回声作文】静听,才能有回声详细阅读
李秀荣从长足的发展来看,学校从提倡“教学反思”切入,引领教师专业性提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明智之举。因为南方教育发达地区,都着重要求教师写反思日记,教育随笔。拿江苏四川浙江来说,他们的教师专业水准高,思辩性强,教学风格繁复多样,教出来的学...
-
浅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浅谈新的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详细阅读
行知实验中学 孙翠萍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
-
浅谈如何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详细阅读
华容县插旗中学 王 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
-
让孩子胖起来|让孩子“说”起来——探究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详细阅读
让孩子“说”起来——探究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仙庾镇中学 段敏莉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中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