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深圳市岗厦中学 陈柱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求充实思想教育的内容,改革教育工作的方法;要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贯穿在教学活动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本文结合语文教学,谈谈审美教育中如何贯穿道德教育.
美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都是一种社会范畴.美不是自然物质原有的属性,劳动创造了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诚实和虚伪、公正和自私、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来评价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对于人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作用.美以好(善)为基础(不好、不善都不美)。美与爱相联系(美好事物使人爱悦,丑恶事物令人厌憎).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形成培养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于丑恶事物的厌憎过程.
人们爱悦欣赏什么,不爱悦欣赏什么,经常总是与人们各自的品德、素养、操守、志趣等息息相关。一方面,人们的审美爱好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道德理想所支配;一方面,人们的道德情感也往往会由于审美兴趣的潜移默化而改变。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它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就语文课本中作品的内容而言,真是气象万千应有尽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实质主要是社会美,包括人物美、事件美、劳动美、奋斗美等。
学生通过阅读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阅读过程是读者经历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的过程。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凭借对文字形象的感知、想象获得感性的情感信息;阅读议论文,通过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方式获得理性的情感信息。所以,语文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载体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
单靠明白一个道理,单是接受了一种教育模式还远远不够,如何在审美教育中来贯穿道德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服务,这才是审美教育的宗旨所在。这就必须从审美教育的特殊性上入手。教师通过对审美教育特殊性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审美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研究对象。美学是人类从审美关系把握世界的一门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以具有审美特征的对象与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所构成的,二者缺一都不可能形成现实的具体的审美活动。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描写了自然景物.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融进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美学理想。细细地分析这些自然美,,对于激发学生从对自然美的感受发展到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是具有深刻的美学教育的意义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在教师的风范中注入审美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大美育观,以爱为核心,用自己和谐的形象美当好学生的审美客体,用自己高尚的人格美以身示范,用自己的语言美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美的视听享受。教师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钻研教学大纲,驾驭教材,提高对学科教材内容美的感知力,确切地发掘教材美的因素。日常教学中才能以“情”激发学生的激情,以“美”启迪学生的心灵。
第二,社会作用。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现在,有的学生对美的理解片面化,认为美就是时髦,就是衣着华丽,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忽视了道德情操的培养,忘却了“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培养”。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有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要实现这个愿望,当然要有家庭与社会相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但是,美学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就是人的改造。而人的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德教育入手,使人从小就懂得美与丑。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文学作品是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语文教学通过对社会生活美的分析,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四化建设的壮丽图景,提高他们的社会觉悟,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励他们前进.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使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语文教学的目的,正是在于促成美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互动。
第三,表现形式。美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的。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通过形象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格塑造。语文课程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诵读精美课文,让学生在领略“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善恶人性的强烈冲击;欣赏课本剧,既可以欣赏到“美”的形体,又可以感受到“美”的艺术;利用多媒体观赏名胜风光,一方面感叹祖国山河或壮丽、或深秀、或别致、或幽雅的美,另一方面,大自然的奇丽风光会让他们油然而生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它们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还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意愿。
在审美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正视人生的烦恼,开放自我、丰富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在具备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完成对自己的人格塑造。 “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美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具备了美好的情操与性格,才会有完善的人格与心理,而担负着育人功能的语文教育,更应该在美的教育中发掘、创造人格的美。
语文源自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生活。“学习语文,关注生活;学习语文,享受生活”。这一理念应该是快乐教育出发点。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教育、人的教育,其育人功能使它注重于开发心灵、陶冶性情、培养人格。而审美教育则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中,以美启真,启迪心灵;以美悦情,净化性情;以美储真,完善人格。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理应让语文课堂变成知识开花的课堂,个性张扬的课堂,有社会责任感的课堂。
-
[浅谈合作]浅谈合作详细阅读
浅 谈 合 作 巴州区店子乡中心小学 杨涌泉 【关键词】合作 转变 重要性 培养 【正文】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世纪。科技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人才的培养又与教育是分不...
-
新课程教学理念_中考=新课程理念详细阅读
陕西凤县岩湾中心小学 李建明细细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笔者发现中考试题已经成为指导新教材教学的指挥棒。以往有很多人认为,新教法所教的知识与人家考试离的太远,以此为借口,在实施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时而大大折扣。熟不知,那其实是懒惰的借口。在对中考试题研究后,发现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学生能力检...
-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详细阅读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中学 黄司敏据报载,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有...
-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的探索详细阅读
引子将带有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有许多的优越性。可以使学生拥有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独立自主地探索研究,尽情地讨论交流,高效轻松地复习。推进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任务驱动为手段,...
-
格式塔对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学格式塔详细阅读
攸县明阳学校 龙萍波(7420136) 摘要:诸事诸物都有其格式塔,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就是用自己的教学个性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我就是我,我要注重此时此地学生的感受,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关键词:格式塔 格式塔是一座什么塔...
-
[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详细阅读
条条道路通罗马——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几点思考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
-
【静听回声作文】静听,才能有回声详细阅读
李秀荣从长足的发展来看,学校从提倡“教学反思”切入,引领教师专业性提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明智之举。因为南方教育发达地区,都着重要求教师写反思日记,教育随笔。拿江苏四川浙江来说,他们的教师专业水准高,思辩性强,教学风格繁复多样,教出来的学...
-
浅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浅谈新的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详细阅读
行知实验中学 孙翠萍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
-
浅谈如何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详细阅读
华容县插旗中学 王 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
-
让孩子胖起来|让孩子“说”起来——探究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详细阅读
让孩子“说”起来——探究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模式仙庾镇中学 段敏莉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中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