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以耐心体现师爱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中学 刘燕
现代教育观强调情感教育,而这恰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若不重视则会导致语文教育失败。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实施情感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充满爱心,并能在教学工作中以耐心教育体现师爱,携学生共同走进教育的殿堂。
原因何在呢?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情感素质,语文学科由于其独特的特点成为情感教育的重要科目。然而,语文也正由于情感因素太浓厚,学生不易把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而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所谓的“答案”他们知道却不一定接受,更不一定能理解。如初一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文章,篇篇与生命相关,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习后,一部分学生写周记,将答案抄上后却给出自己截然相反的认识——生命应是自由,不受约束的,我应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面对此种情形,教师唯有耐心地讲解文章的主旨,不厌其烦地提及作者创作意图、背景。有必要时,针对个别学生还要做个别谈心,试图将其认识引上正轨。
那么如何呢?
一、教师应树立不厌其烦的责任心。情感因素毕竟与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它会出现反复性,把握不好可能走上相反的道路。若教师没有不厌其烦的责任心,将无法引导学生共同探索人生道路。
例如,初中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他们基础一般,却自以为是,甚至无心向学。教师的关怀在他们看来如天外来客,可观不可爱。这在作业 上常表现为多写错字,且频率、重复性极高,多次圈点却毫无进展;回答问题简单且抓不住中心,周记或作文无话可说等。与他们谈心,他们都默不作声,表面乖巧,内心却背道而驰。
这类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所不同的是,教师不能再如保姆而应真正做一个指路人。如他们写错字不肯改正,可婉转地指出,并要求他们查工具书;若仍不肯改正,即直接指出,并可一而再,再而三地改正他的错字。曾有一学生写自己名字中的“锋”写少一横,小学六年级至现在都不曾改正。我暗示他但他不改正,我便将其名的正确写法写到作业 本封面上。他还是不改,这样数次后,他便将作业 本全换上正确的“锋 ”字。有一次他还在周记上说:从不知自己会写错自己的名。
二、把机会留给学生,在宽容的海洋中带学生遨游。
个别不爱学习的学生,更应以宽容、耐心教育他们,宽容他们的错误,不断给他们机会。当他们取得成绩就表扬鼓励他们。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就能有明显的转变,可也能看到他们在教师容纳大海的胸襟中正努力向前迈进。有这么个差生,他平时成绩不好,上语文课时喜欢搞小动作,精神不集中。但他的智力却是特别好,往往提问,他都能回答,但考试的成绩却一蹋糊涂。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不断地开解他。真正做到“百教百导而没有一丝厌烦”。同时,上语文课时特别注意他,多引导他,多给他机会。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我总带着鼓励性的眼光。他回答完问题,我又用赞许性的目光望着他。这样,这个学生上语文课时精神慢慢集中,成绩也越来越好。正如他所说的,他的成绩正是老师那“机会”的结晶。
三、耐心还应表现在耐心分析课文,耐心解答学生不明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上课时,很多课文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有时不一定能理解。但是,课后,教师还是有很多机会和学生接触。那么教师应抓住瞬间机会对他们进行渗透。帮他们分析课文的来龙去脉,让他们慢慢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多次后,他们就会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更应用热诚和耐心去感化学生,让他们真真正正学到知识,同时让他真真正正感受到师爱。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究其根源,是对教师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更需拥有一颗充满宽容与耐性的心灵,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正确引导学生走入情感教育的殿堂。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