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内容]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福建福鼎市茂华学校 唐炯武
《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文学可以塑造人,改造人,象通过琢磨把普通的玉石制成玉器一样,通过文学教育,可以把庸人变成知名之士。《论衡》记载:孔子有个弟子名叫子路,未入孔门时,是“勇猛无礼”的,经过孔子的教育,“卒能政事”。针对文学的教育功用和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 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大纲还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 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做到文道的最佳结合,已有众多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悉心钻研并有诸多的专论散见于报端。笔者做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语文界老前辈
一、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树立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谋求文道结合的最佳方式。
1.语文教学中有两种倾向必须禁止:一是单纯的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字课,只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而不顾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目的。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是强加给语文的一个政治任务,它应该是同听、说、读、写等同起来的一项语文内容。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从宏观来讲,为了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教材总是系统的选择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教育、是非善恶正义感的教育、献身精神的教育、勤奋求学的教育、尊老敬师的教育等内容;就每篇课文来说,都有其侧重点,而且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已经融在课文的主题中,不能孤立的把它列出来,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握这一点,领会教材的德育体系,并制订学期德育计划。具体的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则要求尽其自然,贯彻德育教育应不存有斧凿痕迹痕迹,不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语文老师要上政治课的感觉。教师中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如导课时渗透,了解背景时渗透,辨词析句时渗透,把握情节时渗透,分析人物时渗透,探讨主题时渗透等等,环节很多,手法也因人而异。但在哪个环节进行思想教育的时机最好,重要的衡量手段就是看你是在“渗透”,还是在“硬套”。领会大纲精神,重点也在“渗透”上。《辞海》解释“渗透”时说:渗透是指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理解词义,似有一种“暗渡陈仓”的意味。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时所要贯彻的也正是这一点。比如我在上《驿路梨花》一文时,完全没有向学生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等问题。只在导课时,概括出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问:解放军、梨花姐妹、瑶族老人、老余和我都为小茅屋着想的动机是什么?带着问题,导入 正课,层层剥笋,水落石出,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他们都是在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授业又要传道,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学具有形象性,这是它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之一。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去探求真理的欲望”。语文教学过程 中分析文学内容时容易上得生动,学生乐听易懂,而贯彻德育教育时就往往形成一种平板的模式,单纯的说教,用老腔老调去吓唬学生,招引学生的反感。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孤立德育内容,不向学生提出应该怎样而不能这样等问题,而是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形象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茹志鹃的《百合花》这篇小说曾看过多遍,也多少体会到新媳妇的美好心灵,而一节文学概论课留下的印象更是难忘。执教老师对文章的内容只字未提,充分蕴藏酿好感情后便开始专注的朗读,当读到最后一段:“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时,声音停住了。我们抬起头,只见老师的脸上已泪流满面,教室里,静默一片,但我的心却久久地被那拖毛竹的青年撞击着,被新媳妇那晶亮的眼神震撼着,学生时代的这一节课告诉了我,要传输给学生某种情感或精神,唯有自己要投入,以情激情,换得学生的共鸣,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熏陶。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贯彻文道结合的精神。
初中低年级学生好模仿,在家学家长,在校仿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而不能因自己的随意成为学生反面学习的榜样。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不玩电脑游戏、不上网吧聊天,而自己在课堂上却大讲特讲网络上的事,逗引学生的兴趣;再如给学生上《俭以养德》,边板书边扔粉笔,象这些教师在语文教师中还是存在的。这里暂且不谈这对自己形象的损害,单是给学生间接的形成一个模仿的机会,对学生的危害也够大了,学生会认为:老师也爱玩电脑游戏,老师也爱浪费公物,老师也说谎,老师也爱抽烟,老师也爱骂脏话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将会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变成零甚至负号。所以说,要贯彻文道结合,首要的就是教师 以身作则,严以律已,用自己无声的语言带给学生有形的教育。
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严厉尖刻的批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方面,语文学科相对其它学科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利用得好,往往能事半功倍。如在上《最后一课》时,当讲到小弗兰士因迟到而产生懊悔心情时,对几个经常迟到的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发觉他们都有愧疚之态,而且此后也准时多了。有一次在路上发现班上有两个同学因撞车而吵而斗,等见到我时,已跑得无影无踪,第二天当他们怯生生到校时,我并未批评他们,只是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复习起记叙文的六要素。当谈完《一件珍贵的衬衫》一文的起因后,便说到:“我的背被车碰了一下而且剐破了一点皮,所以 我怒火万丈,砸开车门,拉出里面的人就骂就打对吗?学生听后摇头大笑,争相着把他们知道的内容喊出来。课后,这两个男生自觉地默默的跟在我的后面,这是他们交来的最好的检查书。我笑问:课听懂了,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让他们走了。
三、加强语文的综合透视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开展多种多样灵活的语文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道德情操都有好处。
1、课前五分钟立意讲话。意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的每篇稿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每节课由一个学生上台讲演三分钟,然后短评两分钟,学生评姿态、语音、音量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则针对其思想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前五分钟立意讲话用时虽少,但它重在日积月累。每日三言两语的思想教育,积累起来,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不无好处。
2、加强日记的沟通效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要求写周三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辅助手段,同时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通过日记,你可以看到一扇扇敞 开的心灵窗口之内的喜怒哀乐。有一女生在日记中写道:“弟弟考上了一中,妈妈把他捧上了天,而对我,左右都不顺眼,不是喊来就是骂……”了解这种情况后,我首先帮她认识到妈妈的辛劳和伟大,给她解释妈妈的偏见是有原因的,并且告诉她,只要勤奋学习,妈妈是会一样疼她的,而且三年后照样可以去一中。过了几周,她又在日记中写道:“妈妈果真对我好多了,而且还经常表扬我读书很努力……真得谢谢老师”。还有一位男生在日记中写道:“真讨厌,又要轮到我做卫生了,大家扔的纸要我一个人扫”。我在他的日记本中写到:你愿意自己的班级像牛栏一样脏吗?你能早上四点起床去看看街上的清洁吗?《人民勤务员》中的雷锋为什么要帮助列车员扫地板?向他提了三个问题,最后他用三篇的日记向我做了回答。
我钟情于日记,把它当作是一条联结师生情感的金色桥梁。寒假要学生写日记,军训要学生写日记,并进行评比,择优展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极其显赫,它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德育水平。设计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启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装的想象力,并能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思想教育。例如习作《变化就在我的身边》,要求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学生可以以小见大,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来反映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再如《功到自然成》、《“为学”读后感》、《清流与活源》等作文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情感及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感性、理性材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对此作出具体体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及其结合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那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能更加贴近学生,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效果也就越明显。
2004年7月二稿
-
【初中课外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初中文言文翻译解说及课外文段阅读练习详细阅读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任务。通过翻译,可以更加深刻地弄懂文言文,也能锻炼自己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 文言文今译有一些要求。 1、 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意 文言文的原意是什么,我们翻译的时候就应该表达成什么,不能走样,尤其是不能按照今天理解去翻译。如: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法律承载道德理念]承载一种理念的题型--中考语文背诵默写题简析详细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 纵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题,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
-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详细阅读
作者: 任晓东 最近几年,我在听课时发现课堂教学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这就是在导入 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并围绕教学目标 展开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那...
- 详细阅读
-
2006上海语文中考答案|上海2006年中考語文命題趨勢展望與策略详细阅读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文言文的学习,为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
-
语文究竟怎么学|语文究竟该学些啥?详细阅读
近来,有关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新闻热闹非凡: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体育明星刘翔“跨”进上海市小学语文课本;而《狼牙山五壮士》也在网上热传已从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中删除。这一连串的改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语文课本究竟应...
-
[网络上的流行用语]本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详细阅读
网络评选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结果本周揭晓,“偶稀饭”、“弓虽”等语汇入选“十大”之列。这次网络流行用语评选是猫扑网和天涯在线在网上联合举办的,据主办方介绍,在几天里有数千网友参与了评选活动。最后得出本年度10个最流行用语分别是:“做人要厚道” (电影《手机》里的台词)“沙发” (指论坛上第一个...
-
学生上网的好处_学生上网:亦喜亦忧的话题详细阅读
张女士近来忧心忡忡,因为她发现15岁的女儿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电脑上写日记,并给日记加了密码。无法得到密码的她忐忑不安。张女士坦言,她曾多次偷看女儿的日记。女儿的日记开始是记在一个普通的本子上,后来换成了带锁的日记本,虽然带了锁,但是张女士说她有一把能打开日记本的钥匙。可是如今面对女儿在电脑上加了密码的...
-
2021中考语文命题趋势|上海2006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展望与备考(一)详细阅读
作者:久隆模范中学高级教师 朱寄望 “一水声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2005年中考转眼已近在眼前,探究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对此试着做了一些探析,供广大师生参考。 随着我市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方案的出台,文言文的阅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强化...
-
[魏书生教学生写日记]魏书生管理日记-知人 育人详细阅读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彼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此地的学生;昔日的措施原封不动地搬来教今日的学生,也有可能碰壁。 ●育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