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尊重老师的英文|老师,我们不要尊重

杂文收录 2025-08-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面对老师的尊重,近一半的学生举起手说:不!

作为一名中学青年语文教师,我总在不断尝试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实际上好象做得也不错——学生们喜欢我,同样喜欢我教的课。然而在不久前到南方的一次全国性学习活动中,我接触到的一个国外教学实例使我忽然意识到:象尊重一个成年人那样去尊重一个孩子,对于他今后的发展该有多么重要。

于是,我计划根据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在仍旧与学生们保持融洽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废除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方法和强制式的学习任务。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其独立人格意识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运用互联网学习。让他们有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听课与不听课的权利,有依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可以据情自己布置作业 ,依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制定学习计划甚至决定考试内容。不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再把强制性的命令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当我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与学生们商量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我预料的那种喜悦,在他们稚嫩的面庞上更多的是惊愕和与之年龄十分不相称的冷峻与怀疑。

第一次举手表决,认为自己需要这样来尊重的人数只有五分之二。在我的反复启发引导下,人数才勉强过半。仍有近一半的学生拒绝尊重。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

“老师,你在南方受什么刺激啦,这么不正常。”

“是不是电视台要来采访啊?”

“老师,不要逗我们玩了,赶快上课吧!”

我耐心地说明:我很正常,而且是严肃认真的,也没有媒体前来访问。

学生们一阵沉默。

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女生带着被愚弄的气愤忽地站起来说:“我觉得你是表面上尊重我们,实际上心里很瞧不起我们,哪会有老师真正尊重学生的,你只是在跟我们玩罢了。”

于是我又一次耐心而诚恳地表明了我的态度。学生有些被打动,但似乎还不理解。

“老师,这样的做法是对我们的尊重吗?我觉得在我们跟老师打招呼的时候,老师认真对待我们才是对我们的尊重。”

我解释说这种做法更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也更重要。很多学生开始理性地思索。

“老师,你不知道这样做会使我们的成绩下降吗?”

“我的自觉性就特别差,如果老师不逼我,我才不学呢!”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说。

“老师,你这套办法是行不通的。好学生或许会自觉地学习,但差生肯定会把他们背完一首诗的学习计划定到八十岁以后。”

“我不算差生”,一个学习很棒的女孩说:“但是如果老师不强迫我学,我肯定会偷懒去看电视、看漫画书。”

一个爱看书的男生说:“我们从小学开始已经接受了六年多的奴化教育,习惯了老师家长的训斥和惩罚,天生就是贱命,你这样做我们会不适应的。”

“在原来的学校,我们英语老师动不动就对我们拳打脚踢,虽然不尊重我们,可我们班的英语成绩是全区第一呀。”一个刚转学来的学生说。

“我觉得家长老师训我们甚至打我们,这都是为我们好。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克服惰性去学好,考一个好分数。”

“对呀!老师,你不能说分数不重要。现在分数不够就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大学;没有大学文凭就找不着工作,就得饿死。找工作的时候,人家又不管你有没有个性、心理健不健康。”

这时,一个父母均为高校教师、学习成绩优异的女生的发言,为这次争论的反方做了总结:“老师,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尊重!只要能让我们的分数考得高高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尊重,不管老师怎么对待我们。”

于是我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两班120名学生中,认为需要训斥、强制性学习而不需要老师这样尊重的占45%,这部分人中的67%是绩优生;在需要尊重的学生中,有52%是班级里的所谓差生。

是优等生真的不需要尊重吗?我认为并非如此。他们何尝不渴望有一个自由而愉悦的学习空间。是我们长期以来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模式、社会环境使他们对于考试分数之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更为成熟、透彻。他们在肩负着老师、亲友们殷切期望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唯分数论、唯名次论;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把打骂、训斥当作是一种尊重的形式。把羞辱当作尊重,这难道会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吗?何况羞辱的对象还是一些可塑性很强、尚未形成独立人格的孩子。如果一味强调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我们的教育将出现“生态”危机。1971年英国的《当代心理学》刊登了一篇题为《黑板悔罪所:很难说中学不是监狱》的文章。尖锐地指出,学校教育竞争愈演愈烈,学校如同监狱,教师就象看守,学生们是在学习怎样做驯服的囚犯。强硬而专制的学习措施所造成的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紧张,成为一些国家教学的社会特征。近几年我们不也对一些学生因学习问题心理扭曲而自杀、杀人的事件耳熟能详吗?当我们再一次因清华高才生刘海洋伤熊事件悲叹当代学生的人格与心理素质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已不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我们将在今后的日子里逐步品尝到这种片面僵化教育的后果。

20世纪70年代末,克兰诺和梅隆已经证明: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对学生人格、情感、社交方面发展的期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所产生的影响。这项成果动摇了曾经轰动一时、被称为“里程碑”式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得出的结论。

我们既然不要刘海洋。那么,我们还等什么!

鲁迅说:救救孩子!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04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