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5 《看电视》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一家人相互关爱,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难点: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突破方法:图文结合读句子,对比理解词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家,体会家中的爱与温暖。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朗读教学法、质疑、解疑。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认读生字词。
一、趣味导入,揭题。
1、猜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板书: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画面,指导看图。
这一家人在做什么?你能猜想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这家人看电视啊,可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2、学生自由拼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并圈出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生字。(齐拼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去拼音抢读,重点指导认读“赛”字。)
4、分小节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5、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三、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学生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听懂的内容。
3、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能提出来吗?这家人看电视的“奇妙”表现在哪些句子中?
4、问题归类:a、为什么家人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呢?他们是真的不爱看吗?b、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5、全班解疑。
问题a:(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导读文,感悟“奇妙”。)
①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指导朗读第2小节,感悟奇妙之处。)
②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课件出示此情此景,指导朗读第3小节,和同桌说说这节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赛读这一句,层层深入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浓浓的爱意。)
③你想对奶奶说点什么吗?(体会亲情,宣扬感恩。)
④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指导朗读第4小节。)
⑤全班朗读最后一节,提示秘密。
问题b:(提示:每个人心中都装着爱。)(完成板书)
6、用“因为……所以……”说话。
a、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  ,所以  。
b、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  ,所以  。
c、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  ,所以  。
四、小结。(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都能互相关心、体贴家人,所以我们家才会变得如此幸福、温馨。学到这里,老师也被这一家人的谦让、关爱给深深感动了。在感动之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想送给他们,同时也送给你们,你们想听吗?)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诗。
电视节目很有趣,背后故事真奇妙。
精彩球赛爸不看,咿呀京剧换了台。123
音乐舞蹈没放完,趣味动画又上来。
调来换去情意生,平凡举动显爱心。
互相谦让真幸福,和睦相处好温馨。

《看电视》教学反思 
 袁伍玲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课《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它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的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体现了一家人互相关爱,互相谦让,互相体贴,和睦相处的主旨。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中间三小节则具体写到我家看电视的奇妙之处:放弃自己爱看的节目,换成家人爱看的频道。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内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读出“秘密”、感受“奇妙”。
课堂上我由题目入手,采用趣味猜谜语的方法,极富激qing地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角色中。在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后,再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完后说说自己听懂了什么,再自由读课文,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这时,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纷纷举手,提出了许多不懂的难词。如:老师,什么是“咿咿呀呀”,什么是“打盹”,什么是“疲劳”,什么是“京戏”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干脆放开让孩子们发散思维,自觉地质疑解疑。当一位学生提出“我们家看电视到底是什么秘密呢?”这一问题时我才引导他们再次读书“是啊,我们家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呢?”“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呀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然后再进行朗读指导,感受我们家看电视的奇妙之处。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后便很快说出“关爱”“谦让”“幸福”“和睦”“快乐”等与“奇妙”有关的词,找出了大家心中的“秘密”。最后,我采用了自编的一首感动小诗结束本节课,对本文的中心思想进行了小结和深化,在孩子们都为之动情的同时,也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笔。
二、方法指导、能力培养。
在这一教例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我觉得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我相信,只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由扶到放的阅读训练。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也为将来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目标。
三、动态课堂,方现精彩。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它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告诉我课堂上要针对学情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我本节课中,有一教学片断就完全体现了这一特点。当孩子们发散思维达到非常活跃的境界时,我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学情的变化,抓住孩子们精彩的辩博来个顺水推舟。当提到“京戏”一词时,我就应该从这一词入手让孩子们更深地理解“京戏”,并体会“京戏”与奶奶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读文,体会爸爸换“京戏”的“奇妙”所在,而不需再死搬硬套的回到精心准备的教案中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给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以后,这将是我迈步的方向,不求完美,只求突破。123

评袁伍玲老师《看电视》一课
周  敏
  《看电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课文中用有趣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袁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问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后都能懂得一家人之间要相互谦让的美好品质。在听完袁老师的这节课后,我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
一、导入课文的方式新颖有趣
  袁老师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巧妙而又自然,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接着又运用谈话的方式“你喜欢看电视吗?” “都喜欢看什么频道?”“有谁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频道?”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课文。
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作为第一课时,对于识字量少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刚刚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要将本课的生字学会,然后在朗读课文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袁老师在教学生字时主要采用齐读、男女声比赛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抢读生字等方法,进行反复识记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教师整节课教态和蔼可亲,生动自然。板书工整大方,可以看出深得学生喜爱。最后老师运用一首自己写的诗来小结课文,非常富有创新意识。
此外,我还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想和袁老师切磋、探讨一下:
首先,我在听这一节课时感觉,整节课气氛虽然融洽,师生虽然很和谐,可是结构稍微有一些不严谨,在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在看什么节目?”时费时有点太多;一学生问到“打盹是什么意思?”时,老师的回答“闭着眼睛睡觉”这个解释不准确,应该是“小睡。多指坐着或靠着断断续续地入睡。”
其次,读的环节太过仓促,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到一篇新课文肯定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读流利。在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时,很明显学生读得不流利,有点唱读,老师应该多些时间花在朗读指导上,让学生边读边悟。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91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