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金木水火土教案_《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13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022-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杏、红”6个字。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要求】

  1、找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做上记号。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熟为止。

    (设计说明: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预习任务。)


【课前准备】

  1、本课挂图

  2、词语卡片: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
红枣熟字卡片:棵

  3、把本课生字卡片贴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叠起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


  1、昨天你们在家预习时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课的生字都会认了吗?老师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们从书上搬到黑板上,你们还会认吗?自己认认看。哪些字你记不起来了,你可以看看书,或者向你的同座请教一下。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弥
补。老师向学生提示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初步培养遇到困难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你再读这些生字时发现那些字音不容易读准?提示一下同学们。

    (设计说明: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提示其他同学,培养其成就感)

  3、认读生字卡片。

  4、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以后,你还会认吗?(读词语卡片,读完后贴于黑板上)

    (设计说明:初步建立字词概念;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5、(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说明:初步渗透看图方法──从整体到部分)

  6、对照图,再读词语卡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把词语卡片贴于对应的事物旁边。)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 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7、 用一句话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设计说明: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二、学习量词

  1、图中的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当学生用上“群、堆”时,先引导学生从生字卡中找出来,再相机点拨,了解他们表示的数量较多。

    当学生说到“一棵红枣树”时,出示“棵”字,引导学生说出“一颗枣”后,比较“棵”与“颗”。

    (设计说明:教师的提问中避免了“数量词”的术语;充分利用
图画帮助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在说句的过程中不断复现生字,加强语言和文字的联系。)

  2、我们的课本把这些都编进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里,不信,你读读看。(学生自由朗读)
 

三、指导读文

  1、指名读短文。访问其中一名学生:是看汉字读的还是看拼音读的?提示学生读书时,会读得要看汉字读,遇到困难再借助拼音读。

    (设计说明:主要目的是读准字音,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听老师读儿歌,引导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游戏。

  3、老师读的好吗?你们可以比老师读得更好。同桌同学互相读读看。

    (设计说明:激发朗读欲望,促进合作学习)12

  4、指名读、齐读,老师、学生拍手伴奏。

    (设计说明:拍手伴奏的方法既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四、理解短文,指导说句

  1、看看课题“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设计说明:在充分的读文后,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比大小,比多少。)

  2、引导说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设计说明:此练习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五、指导书写生字(出示6个生字:牛、羊、小、少、杏、红)

  1、读这六个生字。

  2、引导观察这6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牛、羊、小、少、杏,5个生字的竖都写在竖中线上,竖的左右两边大小基本相同。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真地写好每个字。

    牛:一短撇,上横短、下横长,写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悬针竖。

    羊:左点低,右点高,三横中间最短写在横中线上,第三横最长,一竖也是悬针竖。

    小: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第一笔叫竖钩。

    少:和“小”字很像,第一笔竖很短,基本上在竖中线以上,左边一点在横中线上,右边一点高,写得较平,最后一笔是撇。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示评议。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了哪些收获,能互相说一说吗?(学生互相交流)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inianjiyuwenjiaoan/11842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