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_万里长城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 (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            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2345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  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12345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
       御 卸      峦 恋
      防(   )   山(   )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  朝--连接长城
       明  朝--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小结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整理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12345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      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教学后记
  在学习体会长城的施工艰难时通过想象训练进行较好,它能让学生在深思和惊叹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 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燕国开始修长城起,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八达岭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顶宽7.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列并行。
  访问中国的旅游者,莫不想前往登临,一睹长城的雄姿。游览长城,公认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区的八达岭。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车行驶约1小时多,便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八达岭。万里长城的居庸关雄扼八达岭的山口。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的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课文中讲的这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万里长城是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建的。当时,中国北方诸侯割据,他们为了防御邻近诸侯的侵袭,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与此同时,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方,又与少数民族中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邻,为了防御匈奴奴隶主的骚扰,三国各自都在他们的弱方修筑了长城。到了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把一段段的长城连结起来,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后来经过历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它东起渤海湾的山海关,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长约12000多华里,因而名为万里长城。12345

  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它不是一般的土墙,而是整齐的条石和结实的青砖砌筑的。有人计算,如果把明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不用说烧制这些砖石,就是把它们通过崎岖的山间小路送达修建工地,已经是一项十分宠大的工程。因此,游览长城的人莫不为先民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所感动。

  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以及垛口
  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关隘一般都建在形势险要之处,居庸关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居庸关和八达岭附近的长城,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难。每隔不远,有一座拱门,称“券门”。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墙顶宽达5.8米,可容五马并骑。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组高出墙顶的方形建筑,是巡逻放唢的地方。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如此传递,千里之外的敌情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使朝廷了解。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不要只把它理解为一个“口”。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齿形墙总的称为“垛口”

  居庸关长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中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的中心,现在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叫“云台”。在元朝时,这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态传神;还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刻成的佛经。

  去八达岭长城游览一是从市内乘游览专车前往,费用高一些,但比较舒服,并可同时游览十三陵。从北京去八达岭的公路,经修整后,平坦宽阔。也可以坐火车前往,早7时40分发车,车行2小时多。八达岭游人鼎盛,平均一天游客约万余人。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泽东1935年10月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是毛主席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生动地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红军胜利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的情景,抒发了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现在,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和858米好汉坡上立有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这句话已经成为表达决心、抒发英雄气概与壮志豪情的名言,流传甚广。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0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