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主要内容|《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王冕是元末明初的一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这么伟大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一定与众不同。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少年王冕。(生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从王冕的7岁一直描写到十七八岁,那么课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来写王冕的?指名回答。(板书:辍学放牛 学画荷花)
二、品读细节,深化感悟
1、品读“辍学放牛”(2—4自然段)
过渡:中国有句古话,说人生有三大痛,王冕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其中一大痛——早年丧父,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10岁那年,母亲让王冕去放牛。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2—4小节,想想从这一部分文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划下关键语句,并在旁边用词语、短句作批注。(生自由朗读、圈划)
师:我想,通过刚才的朗读、圈划,你对王冕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没写完的不要紧,同学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听,就是你学习的过程。
预设:
a.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生: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王冕的孝顺懂事。
师:你找得真准,谈的体会也很到位。(板书:孝顺母亲)
(2)师:王冕说这段话,是事出有因的,请看(课件出示):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得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指名朗读)
(3)师:这是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一段话。有个词语说得好: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诠释。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说的话,读一读,思考:你觉得母亲说话的时候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无奈、伤心、愧疚、自责……)
师:母亲的伤心无奈,透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是”、“实在”、“只好”,指名试读)
(4)师:是啊,作为母亲,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才,但凡王冕的母亲有一点办法的话,她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母亲不让王冕继续上学呢?(引导抓住“年成不好”“这点钱”)
“年成不好”,什么叫“年成不好”?古时候的收入全靠田里的庄稼,而如果庄稼欠收,那生活自然不好,更何况是一连“几年”的时间。
(5)师引导学生朗读:
伤心难过的母亲,只好对王冕说——
生活所迫的无奈,母亲不得不对王冕说——
满心的愧疚,但又别无他法,母亲不得不对王冕说——
师:面对母亲的一番话,王冕又是怎么说的呢?
(1)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指名读)
(2)师:王冕是真的闷得慌,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3)师:既然王冕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能体会他当时的心情吗?123
(4)师:假如你是王冕,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跟母亲说呢?请你读出来。(反复指名朗读)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b.出示: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1)理解“一一答应”,答应什么?(答应处处小心,答应早出晚归,答应……)认识王冕孝敬母亲的品质。
(2)师:虽然秦家待王冕不薄(每天供应两顿饭,早上还给两个点心钱),虽然王冕一一答应了母亲提出的各种要求,但母亲依然非常舍不得王冕,这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中透露出来了。你找到了吗?(“理理衣服”“含着眼泪”及母亲的话语)
(3)师:生活所迫,不得不辍学,这让母亲觉得愧对孩子,可王冕却表现得异常懂事,这对母亲来说,是多大的安慰啊!谁来读好这段话?
c.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他总舍不得吃……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
(1)指名读。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们一定感慨万千。这段话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谈谈你的体会。
(2)预设:“陪伴”——白天放牛可能很累,晚上需要早点休息,可他却去陪伴母亲。你知道王冕是怎样陪伴母亲的吗?(晚上回到家,王冕就和母亲说说一天的见闻;母亲做饭,王冕就帮助做做家务;母亲在灯下缝补衣服,王冕就读书给母亲听。)
两个“舍不得”——舍不得吃腌鱼腊肉,都留给母亲(孝敬母亲);舍不得花一分点心钱,都是为买书学习(勤奋好学)。师总结:一个“舍不得吃”让我们看到了孝敬母亲的王冕,一个“舍不得花”又让我们看到了勤奋好学的王冕。两个“舍不得”带给我们多少启发和思考啊,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细细品味。
生齐读。
(3)师引导感悟:王冕在这三四年里做的事情,其实不仅是“放牛”,更是“读书”。“放牛”仅仅是谋生,而“读书”却是为自己的人生做准备了。
2、品读“学画荷花”(5、6自然段)
过渡:王冕最终成为元代有名的画家和诗人。可你们知道吗,王冕能学画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5、6自然段,看看是什么原因促使王冕去刻苦学画?
(1)原因:雨后的美景
(2)师:这到底是怎样的美景呢?指名朗读。
出示:转眼间,阴云密布……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3)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生机勃勃……)
(4)雨后的美景不仅让王冕看得入了迷,也深深吸引了我们同学,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这大自然的美。
(5)文章惜字如金,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这一场雨和雨后的荷花?
(因为这一池夏雨后的荷花,是王冕学画的契机,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
(6)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引读:(王冕)心里想道——随后转念又想——123
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动手画几笔?”
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也就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一切皆有可能。
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勤奋、自信)
师小结:雨后的美景年年有,为什么这次却能深深吸引王冕,使他产生学画的念头呢?这与他多年读书,明白许多道理有关,他学到了更多知识,提高了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他决定自己学着画,“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从此,王冕的人生也就有了根本的转变。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出示:到了十七八岁……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师:你认为母亲因何“心里十分欢喜”?(孝敬;长大;自立……)这欢喜是一种大欢喜。
2、这篇课文根据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改编,《儒林外史》讽刺了读书人丧失儒家的精神本质。古代读书人也可称儒生,儒生的标准是君子。那么,怎样才称得上儒家的君子呢?
请看这三段文字:
出示: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这三段话告诉我们符合儒家“君子”的标准:一是孝,二是自强不息,三是洁身自好,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而这三者,王冕都具备了。整本《儒林外史》只有一个人是用君子的标准来写的,他就是王冕。
4、回过头再看作者大篇幅的景色描写,此时你在这景中又看到了什么?(王冕人格的写照,荷花就象征着王冕,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纯洁高尚。)
齐读景色描写,感受王冕高尚的人格魅力。
5、王冕不仅荷花画得好,他一生喜欢梅花。《墨梅》这首诗就是王冕人生的写照。出示王冕荷花、梅花图,配乐朗诵。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35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